时间: 2025-05-02 05:3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1:16
动静忘机,聪明不作。
悟来总把尘情削。
心灯挑剔不曾昏,
慧光遍照弥寥廓。
常净常清,不耽不着。
一真境上从盘礴。
亦无牛像亦无人,
卓然独立摅真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宁静、超然境界的追求。动静之间,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智慧不再拘泥于形相。领悟后,尘世的情感纷扰被一一削去。心中的明灯始终明亮,智慧的光辉普照四方。常常保持心灵的清净,不被外物所牵绊。在真实的境界中,万物皆归于一种悠然自得。既没有牛的形象,也没有人的存在,独自一人,享受着真正的快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出超然脱俗的思想,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这首《踏莎行》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此表达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纷扰世俗的超脱。
《踏莎行》是刘志渊以心灵追求为主题的诗作,通过对动静、聪明与尘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光辉。诗的开首“动静忘机,聪明不作”,即是强调在纷扰的世俗之中,心灵的动静是无关紧要的,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外在的聪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清晰。接着,诗人提到“悟来总把尘情削”,这表明了领悟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去除内心的杂念,达到一种清净的境地。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明亮与智慧的普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光辉始终存在且清晰。接下来的“常净常清,不耽不着”,进一步说明诗人对内在清净的追求,不被外物所困扰,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亦无牛像亦无人,卓然独立摅真乐”则是对一种超凡脱俗境界的描述,不再拘泥于世俗的形象,真正的快乐源自内心的独立与宁静。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道家与禅宗的思想,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激励人们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智慧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倡导人们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找内心的真实快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动静忘机”中的“机”指的是什么?
诗中所说的“心灯”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