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

《踏莎行》

时间: 2025-05-02 05:31:16

诗句

动静忘机,聪明不作。

悟来总把尘情削。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

常净常清,不耽不着。

一真境上从盘礴。

亦无牛像亦无人,卓然独立摅真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1:16

诗词名称: 踏莎行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动静忘机,聪明不作。
悟来总把尘情削。
心灯挑剔不曾昏,
慧光遍照弥寥廓。
常净常清,不耽不着。
一真境上从盘礴。
亦无牛像亦无人,
卓然独立摅真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宁静、超然境界的追求。动静之间,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智慧不再拘泥于形相。领悟后,尘世的情感纷扰被一一削去。心中的明灯始终明亮,智慧的光辉普照四方。常常保持心灵的清净,不被外物所牵绊。在真实的境界中,万物皆归于一种悠然自得。既没有牛的形象,也没有人的存在,独自一人,享受着真正的快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动静:指心境的变化,动指外界的纷扰,静指内心的宁静。
  • 聪明:在此指智慧,作者强调要放下世俗的聪明才智。
  • 尘情:指世俗的情感与牵挂。
  • 心灯:比喻心中的智慧之光。
  • 慧光:指智慧的光辉。
  • 一真境:指真实的境界,超越世俗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诗中“卓然独立”可理解为道家或禅宗的思想,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独立自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出超然脱俗的思想,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这首《踏莎行》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此表达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纷扰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刘志渊以心灵追求为主题的诗作,通过对动静、聪明与尘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光辉。诗的开首“动静忘机,聪明不作”,即是强调在纷扰的世俗之中,心灵的动静是无关紧要的,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外在的聪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清晰。接着,诗人提到“悟来总把尘情削”,这表明了领悟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去除内心的杂念,达到一种清净的境地。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明亮与智慧的普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光辉始终存在且清晰。接下来的“常净常清,不耽不着”,进一步说明诗人对内在清净的追求,不被外物所困扰,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亦无牛像亦无人,卓然独立摅真乐”则是对一种超凡脱俗境界的描述,不再拘泥于世俗的形象,真正的快乐源自内心的独立与宁静。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道家与禅宗的思想,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激励人们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动静忘机:在动与静之间,忘却多余的思虑。
  • 聪明不作:智慧不再外露,放下世俗的聪明。
  • 悟来总把尘情削:领悟后,能够切断世俗情感的牵挂。
  • 心灯挑剔不曾昏:内心的明灯始终明亮,未曾暗淡。
  • 慧光遍照弥寥廓:智慧的光辉普照四方,空间广阔。
  • 常净常清,不耽不着:保持常态的清净,不被外物所困。
  • 一真境上从盘礴:在真实的境界中,心灵得到释放。
  • 亦无牛像亦无人:无名无相,无人相伴。
  • 卓然独立摅真乐:独立自如,享受真实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心灯”和“慧光”比喻智慧与内心的明亮。
  • 对仗:动静、聪明与不作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内心的选择。
  • 排比:多次使用“常净常清”等句式,增强节奏感与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智慧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倡导人们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找内心的真实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心灯:象征智慧、明亮的内心。
  • 慧光:象征知识的光辉与指引。
  • 真乐:象征内心真实的快乐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依赖
    •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描绘
  2. “动静忘机”中的“机”指的是什么?

    • A. 机器
    • B. 心机、算计
    • C. 动作
    • D. 静止
  3. 诗中所说的“心灯”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智慧与明亮的内心
    • C. 外在的光辉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是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追求。
  • 苏轼《定风波》:描绘超然态度,强调对生活的豁达。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志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思考,但刘志渊更强调智慧与内心的清净,而王维则侧重自然的描绘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背景及鉴赏的综合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深入分析元代诗人的风格与特点。

相关查询

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 谨和老人初冬即事 谨和老人瘳字韵 谨和大人喜晴 谨次老人至节韵 金不换歌 解缆 奖菊二绝 奖菊二绝 剑外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貝字旁的字 还寃 驰管 攀岩运动 高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鹤发童颜 变革 泰阶 陷身囹圄 禽兽不若 前途未卜 哀莫大于心死 折文旁的字 阙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