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1:14
病骢马
——罗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
自经梅雨长垂耳,乍食菰浆欲折腰。
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
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
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病马在马厩中,蹄子虚弱无力,江边的废宅和那迢迢的道路显得格外遥远。自从经历了梅雨,马儿的耳朵长得低垂,刚吃了菰浆却感觉腰部无力。金色的缰绳光辉依旧闪烁,玉色的马毛却因消瘦而显得黯淡。听到禁漏声传来,街上的鼓声令人惊动,曾经在宽阔的路上奔跑,如今却害怕小桥。半夜听到雄壮的声音,心中仍然感到壮志不已,白天高卧时,马尾依然摇摆。龙媒已经落地,天池却遥不可及,何以牵引那牛郎在碧霄之上?
作者介绍:罗隐(834年-901年),字梦阮,号青山,晚唐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形式多样,尤其擅长五言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病弱之马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命、对命运的思考。
《病骢马》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病马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以“枥上病骢蹄褭褭”引入,直观展现了病马的状态,这一形象不仅表现了马本身的脆弱,也象征着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接下来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环境,江边废宅和迢迢的道路,传达了孤独与无助的感觉。
诗中多次提到病马的状态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比如“曾听禁漏惊街鼓”,暗示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凋零,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常。最后一句“何事牵牛在碧霄”,则是对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病马不仅仅是一个动物的象征,更是人类命运的隐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病马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慨,揭示了命运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对生命的深情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测试:
“枥”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菰浆”是指: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