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4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3:13
谢舞仍宫柳,高奇世少双。侍中生不到,园令死须降。班秩通乌府,樽罍奉碧幢。昭王有馀烈,试为祷迷邦。
谢舞仍在宫中的柳树旁,舞姿高雅,令人赞叹,但世上却鲜有双全之才。侍中之位的人生来就不容易获得,园令的死去又使得一切更加黯淡。班氏家族的官位通达乌府(指王朝的权贵),酒樽和器皿恭敬地奉上碧色的旗幡。昭王的余烈依旧在,试为他祈祷,愿能引导迷失的国家。
罗隐,字梦阮,号紫微,唐代诗人,生活于晚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感慨。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现实的无奈,表达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本诗通过描绘古代仕途的艰难与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谢舞”入诗,描绘出优雅而孤独的舞者形象,象征着那些高洁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接着提到“侍中生不到”,则是对当时官场黑暗的无奈与控诉。诗中“班秩通乌府”一语,揭示了权力的高墙与普通人的无奈,表达出对权贵的无声反抗。最后以“昭王有馀烈”结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祈祷与希望,尽管现实多艰,仍不失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虽身处乱世但依旧怀有理想的情怀。
“谢舞仍宫柳”中的“舞”指的是哪个场景?
“侍中生不到”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昭王有馀烈”中的“昭王”指的是?
可以将罗隐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都是在动荡时代写成,表现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但杜甫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直面,而罗隐则更多地寄托了个人的理想与希望。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寄易定公乘亿侍郎》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增强对唐代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