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13
寄制诰李舍人
作者:罗隐 〔唐代〕
梁王握豹韬,雪里见枚皋。
上客趋丹陛,游人叹二毛。
门闲知待诏,星动想濡毫。
一首长杨赋,应嫌索价高。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高官即将接见宾客的场景。梁王手握豹韬(指权力或兵器),在雪中看见了枚皋(指高洁的品德)。上宾们都匆忙趋向丹陛(指王宫的殿堂),游人们则在叹息着二毛(指两位毛发稀疏的老人)。门口闲置的侍卫知道在等候召见,星光闪烁令人想起笔墨的滋润。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长杨赋的价格的嫌弃,似乎认为它的价值过高。
罗隐(834年-901年),字景纯,号听云,唐代诗人,官至右散骑常侍。其诗风格清新婉约,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见长。他的作品中常带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士人困惑之际。诗人通过对高官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对权力和地位的思考,以及对文学价值的探讨。
罗隐的《寄制诰李舍人》是一首极具艺术性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士人的处境。开篇以“梁王握豹韬”引入,瞬间构筑起一种威严的氛围,豹韬象征着权力,而雪中见枚皋则暗示了在权力之下仍有高洁的品德存在。接着,诗人描绘了上宾们匆忙趋向丹陛的情形,表现出对权力的追逐和对名利地位的渴望。游人叹息二毛,揭示了人们对于年老无能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失落。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门闲知待诏”与“星动想濡毫”的对比,反映出高官的冷清与文人间的期待。最后一句对长杨赋的评价,似乎在表达对高雅文学的怀疑,认为其价值过高,隐含了对文学市场的批判。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音乐美,内容上更是深入人心,体现了罗隐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权力、地位与文学的关系,反映了士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梁王握豹韬”中的“豹韬”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军队
C. 朋友
D. 文学
“游人叹二毛”中的“二毛”指的是谁?
A. 两个年轻人
B. 两位老者
C. 两位官员
D. 两位文人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权力
B. 文学的价值
C. 友情
D. 自然
参考答案: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