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4:30
庐陵王墓下作
作者:谢灵运 〔南北朝〕
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
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举声沥已洒,长叹不成章。
在清晨的月光下,云雾轻轻散开,夕阳慢慢落下,映照着朱红的天空。
我凄凉的心情如同广阔的河水,泪水洒落在远方的山冈上。
我怀念那位君子,心中充满沉痛的思念。
情感的纠结让我愤懑不已,悲凉的心情如潮水般涌来。
对神明的期望永远存在,德音的教诲我始终铭记。
然而,告别是如此容易,松柏树木已经长成。
延州的朋友心意相许,楚地的老者惋惜兰花的芳香。
解下剑来又能如何,只是抚摸坟墓徒增伤感。
平生的疑虑如同人与人之间的遮蔽,互相妨碍。
深情的感触让我痛苦,绝非我所能理解的。
脆弱的生命真令人悲哀,夭折的命运竟与常态相违。
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何必再空自张扬名声?
长声叹息,泪水已经洒落,却无法成章。
作者介绍:谢灵运(384年-433年),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庐陵人。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以其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著称。谢灵运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典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庐陵王的墓下,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朋友的怀念与惆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体现了谢灵运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
《庐陵王墓下作》是一首充满哀伤与哲思的诗,诗人在墓下独自吟咏,透过清晨的月光与落日的余晖,勾勒出一幅凄美的自然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中前两句以“晓月”和“落日”开篇,运用对比手法,将清晨与黄昏的意境结合,渲染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几个句子则通过“洒泪”与“眷言”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将个人的情感与宇宙的无常相联系,提出了“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的命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的句子,诗人强调了道德与情感的长存,尽管朋友已逝,但他们的教诲与回忆依然萦绕心头。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对生死的哲理思考愈加深刻,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名声的空虚,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又有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显示了谢灵运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谢灵运借助细腻的情感和哲理的反思,展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友谊的永恒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月”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宁静
C. 愤怒
D. 失落
“解剑竟何及”这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友谊的珍惜
B. 对仇恨的反思
C. 对生命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友谊的长久
C. 自然的美丽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