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11
发后渚
作者:鲍照 〔南北朝〕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在江边,寒意渐浓,仲秋时节开始降霜和积雪。从军在外,缺乏衣物和粮食,到了冬天不得不和家人分别。心中思乡的情绪愈发萧条,清冷的水边更是让我感到凄凉。凉风吹拂,平坦的岸边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雾气,潮水涌动,掩映着树荫。孤独的月光在空中徘徊,看着烟雾升起又消散。我的路途随着前方的山峰渐行渐远,心中的思念如同后面的云彩缠绕不去。年华流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心寒,青春的容颜在时节变换中显得苍白。弹琴叹息三声,琴音为你而断绝。
作者介绍
鲍照(约500年-约570年),字明远,号少逸,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感伤。鲍照生活在战乱的年代,作品中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发后渚》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因战乱而被征召入伍,离开家乡,面对生死离别的困扰,诗中浓厚的思乡情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在作品中得以体现。
《发后渚》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与人生无常的古诗,诗人在清冷的江边,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寒冷与萧条,这种外在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开头几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早寒的氛围,隐喻着诗人心中的寒意。在描绘从军艰辛的同时,诗人也表现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展现了孤独的心境,月光的孤寂与烟雾的升腾消散,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后半部分则更加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破灭,诗人感受到年华的无情与美丽容颜的消逝,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以清新而又凄凉的意境,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士兵在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对青春的叹息,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悲伤。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赋予个人情感以更深的意境,反映了战乱年代士兵的痛苦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发后渚》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诗人弹琴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鲍照的《发后渚》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思乡的主题,但鲍照更侧重于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情感的孤独和无奈;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思念的情感,情感更加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