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9:34
寒食未明至湖上,
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
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
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
夹岸青烟鹊尾炉。
老病逢春只思睡,
独求僧榻寄须臾。
在寒食节的清晨,我到达湖边,太守尚未到达,而两县的官员已经在此等候。城头的月亮已经落下,乌鸦仍在啼叫。红色的船只早已在湖上满载而归。乐声未能迎接五匹马,水面上早已荡起双雏鸭的波纹。山中映衬着黄帽的螭头船,岸边青烟袅袅升起,像是鹊尾炉在燃烧。年老多病的我在春天只想沉沉入睡,唯愿依偎在僧人的榻上暂时歇息。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擅长豪放与婉约,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哲学、生活等多个方面。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寒食节。诗中通过描绘湖畔春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同时流露出对官场和权力的思考。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是一首展示春日湖畔景致的古诗,整体气氛既有春天的生机,又夹杂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开篇以寒食节的清晨作为背景,描绘出一种清新而略显冷清的氛围。随着太守的缺席,两个县令的早到,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无奈。接着,诗人以城头落月、啼乌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但又略显孤单的情景。
朱舰红船满湖,显示出春天的繁华与热闹,然而乐声未能迎接五马,反映出一种错位的期待与失落。水面荡漾的双凫,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却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诗人以“老病逢春只思睡”结束,表达出对安宁与休息的渴望,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全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春日湖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官场的无奈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吃热食
B. 禁火吃冷食
C. 赏月
“老病逢春只思睡”这句的主要意思是?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希望安静的生活
C. 对官场的不满
诗中提到的“朱舰红船”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官场的繁忙
B. 春天的繁华
C. 自然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