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走笔戏书应令诗

《走笔戏书应令诗》

时间: 2025-04-29 19:31:00

诗句

此日乍殷勤。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烛泪。

非是夜迎人。

舞席秋来卷。

歌筵无数尘。

曾经新代故。

那恶故迎新。

片月窥花簟。

轻寒入锦巾。

秋来应瘦尽。

偏自着腰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1:00

原文展示:

走笔戏书应令诗
作者: 徐陵 〔南北朝〕

此日乍殷勤,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烛泪,
非是夜迎人。
舞席秋来卷,
歌筵无数尘。
曾经新代故,
那恶故迎新。
片月窥花簟,
轻寒入锦巾。
秋来应瘦尽,
偏自着腰身。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天突然变得热情,
却不如春天那样亲切。
今晚的花烛下泪水横流,
并不是在迎接夜晚的人。
舞席在秋天卷起,
歌筵上布满了尘埃。
曾经的新事物已成为旧事物,
为何还要迎接那些恶劣的旧事物?
一轮明月悄悄窥视花簟,
轻微的寒意透入锦巾。
秋天来了,应该已经瘦尽,
偏偏自己却更加显得纤细。

注释:

  • :突然、刚刚。
  • 殷勤:热情、周到的样子。
  • 花烛:指婚宴上的烛光,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舞席:指宴席上的舞蹈。
  • 歌筵:宴席上的歌唱。
  • 片月:一轮明月。
  • :偷偷看。
  • 花簟:花纹的席子。
  • 锦巾:精美的头巾。
  • 腰身:指身材,尤其是腰部的曲线。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涉及到的“花烛”常常与婚礼、欢庆相关,反映出人生的欢愉与哀愁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陵,字子胥,号陵光,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情感细腻的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风情,极具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借助个人情感表达对时代的感慨。徐陵在此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走笔戏书应令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徐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意境和个人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乍殷勤”引入,展现了时间的急促与变幻。接下来的描绘中,既有对欢乐场合的回忆,也有对秋日凉意的感慨,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花烛泪”一句,表达了对往日欢愉的惋惜,同时也反映出心中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结尾的“偏自着腰身”则通过自我观察,展现了对形体与心灵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存在感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日乍殷勤:今天的热情突然间袭来,表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情感波动。
  • 相嫌不如春:虽然热情,但与春天的温暖亲切相比却显得不足。
  • 今宵花烛泪:今晚的烛光下泪水流淌,暗示着不如意的情感。
  • 非是夜迎人:不是在欢迎他人,而是在自我感伤。
  • 舞席秋来卷:秋天来了,舞席不再热闹,显得有些冷清。
  • 歌筵无数尘:歌声与欢笑在尘埃中消散,象征着欢乐的瞬间与过往。
  • 曾经新代故:曾经的新事物如今已成旧事,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那恶故迎新:为何要迎接那些不好的旧事,反映了对新旧交替的不满。
  • 片月窥花簟:明月从花簟中窥视,象征着孤独与思索。
  • 轻寒入锦巾:秋天的寒意透入锦巾,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寒冷。
  • 秋来应瘦尽:秋天来临,理应消瘦,却偏偏自己显得更加纤细。
  • 偏自着腰身:自我观察,强调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烛泪”比喻了欢愉中的伤感。
  • 拟人:如“片月窥花簟”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意境,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探讨了人情冷暖及时间流逝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花烛:象征美好与欢庆,但也暗含哀愁。
  2. 片月:象征孤独与思索。
  3. 轻寒:秋天的寒意,代表着季节的变迁。
  4. 锦巾:美丽的装饰,反映了个人的精致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殷勤”意指: A. 突然变得热情
    B. 感到无聊
    C. 心情低落
    D. 遇见朋友

  2. “花烛泪”主要表现了: A. 欢乐的氛围
    B. 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
    C. 对新事物的期待
    D. 情侣的甜蜜

  3. 诗中提到的“轻寒”主要是指: A. 春天的温暖
    B. 夏天的酷热
    C. 秋天的凉意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徐陵的《走笔戏书应令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月亮的意象传达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但徐陵更注重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描绘,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与抒情。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别谢爱山 赠秋月叶相士 读史 送曹倅岩山官满归里 赠尅择徐吉甫 满江红 其一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题毛霆甫诗集 哭金路分应 第一百七十二 早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臣字旁的字 锦团花簇 感惭 呷醋节帅 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釒字旁的字 讨店 包含分的成语 自靖自献 高字旁的字 遐亘 云罕 羊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嘘枯吹生 包含谇的词语有哪些 纳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