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1:00
走笔戏书应令诗
作者: 徐陵 〔南北朝〕
此日乍殷勤,
相嫌不如春。
今宵花烛泪,
非是夜迎人。
舞席秋来卷,
歌筵无数尘。
曾经新代故,
那恶故迎新。
片月窥花簟,
轻寒入锦巾。
秋来应瘦尽,
偏自着腰身。
这一天突然变得热情,
却不如春天那样亲切。
今晚的花烛下泪水横流,
并不是在迎接夜晚的人。
舞席在秋天卷起,
歌筵上布满了尘埃。
曾经的新事物已成为旧事物,
为何还要迎接那些恶劣的旧事物?
一轮明月悄悄窥视花簟,
轻微的寒意透入锦巾。
秋天来了,应该已经瘦尽,
偏偏自己却更加显得纤细。
本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涉及到的“花烛”常常与婚礼、欢庆相关,反映出人生的欢愉与哀愁的对比。
徐陵,字子胥,号陵光,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情感细腻的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风情,极具文人气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借助个人情感表达对时代的感慨。徐陵在此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走笔戏书应令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徐陵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意境和个人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以“乍殷勤”引入,展现了时间的急促与变幻。接下来的描绘中,既有对欢乐场合的回忆,也有对秋日凉意的感慨,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花烛泪”一句,表达了对往日欢愉的惋惜,同时也反映出心中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结尾的“偏自着腰身”则通过自我观察,展现了对形体与心灵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存在感的思考,令人深思。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意境,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探讨了人情冷暖及时间流逝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诗中“乍殷勤”意指:
A. 突然变得热情
B. 感到无聊
C. 心情低落
D. 遇见朋友
“花烛泪”主要表现了:
A. 欢乐的氛围
B. 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惋惜
C. 对新事物的期待
D. 情侣的甜蜜
诗中提到的“轻寒”主要是指:
A. 春天的温暖
B. 夏天的酷热
C. 秋天的凉意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对比徐陵的《走笔戏书应令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月亮的意象传达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但徐陵更注重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描绘,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与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