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22:26
次韵文潜馆中作
作者:晁补之
蓬山前临九轨路,
三日街晴案吹土。
直庐凿牖面宫垣,
青壁崭崭看垂雨。
殿阁风斜碧瓦寒,
翅湿苍鸢不能乳。
却思穷巷亦可言,一埽蚊虻通昔苦。
郁蒸书课未须忙,
午漏传休听天语。
平生豪气对樽酒,
山鸡见镜犹能舞。
城南寺近晚堪过,
笙歌凉月闻千户。
但忧伏日细君须,
割肉无缘待归俎。
在蓬山前面,有条九条车轨的道路,
三天晴天,街上尘土飞扬。
我的房子开窗对着宫墙,
青色墙壁在细雨中显得格外鲜明。
殿宇的屋顶在斜风中显得寒冷,
湿漉漉的苍鸢(鸢尾鸟)无法起飞。
我却觉得,穷巷之中也有话可说,
一把扫帚可以扫去昔日的痛苦。
书院中闷热的学习不必急于忙碌,
午间的钟声传来,别再听那天上神的言语。
我平生的豪情在樽酒前依然高涨,
山鸡见了镜子也能翩翩起舞。
城南的寺庙,黄昏时分也适合游玩,
笙歌声和凉月交织,传来千家万户。
但我担忧的是,酷暑中的细君,
割肉无缘,只能无奈地等着肉食的归来。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3年-1123年),字子文,号晁溪,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晁补之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人生哲理,富有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晁补之在文潜馆寓居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次韵文潜馆中作》是一首描绘生活感受的诗。全诗以“蓬山”开篇,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将环境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开头几句描写了现实中的景象,既有对繁华街道的感知,也有对细雨、风寒的细腻观察,呈现出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引领读者走入内心世界,表露对人生的思考。提到“穷巷”,诗人不禁感慨,尽管生活中有诸多苦难,但仍然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寻求解脱,如“一埽蚊虻通昔苦”。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格,尽管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压力,他依然保持对生命的热情。最后几句提到细君与割肉,隐喻了对家庭生活的关切与责任,展现出一种温情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自然、生活与内心的交织,反映了晁补之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具有很强的诗意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家庭的关切。强调在喧嚣和困境中仍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豪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鸢”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束缚与无奈
c) 美丽
“一埽蚊虻通昔苦”这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生活的乐趣
b) 对过去痛苦的反思与解脱
c) 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细君”指的是:
a) 妻子
b) 母亲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两首诗虽然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意象与生活细节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古诗词中的共通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