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6:52
修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姿娇美的女子倚在柔软的桑树上,向远方的白面郎君致意,仿佛在向春风告别。她在五个夜晚中对着细雨产生情意,而在百年里却等待着秋霜降临。重新寻找那绣带和朱色藤条交合的地方,更加认得那碧草上飘扬的罗裙。究竟哪里有野花,哪里有流水呢?那山下的溪流带来一股清香。
作者介绍:许浑(约791年-约860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雅望。生于福建,后迁居江南。许浑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乡村风光和人情世态,尤其擅长描写女性之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其游历过程中,描绘了春天的情景和内心的思念,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爱情与自然的细腻观察。
《途经敷水》是一首充满了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柔美与思念之情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开篇“修蛾颦翠倚柔桑”,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还通过“倚柔桑”的动作传达出一种依恋与柔弱,仿佛在诉说着她对爱的渴望与脆弱。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积累表现得淋漓尽致。“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一句,突显了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所经历的无奈与期盼。这里的“秋霜”隐含着对时间的感慨,似乎在暗示着爱情的脆弱与易逝。
后半部分则通过“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展现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念。最后一句“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好。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细腻与温柔,仿佛是对爱情的无尽追寻与思念,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柔美而又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修蛾”在诗中形容的是( )
“五夜有情”中的“有情”指的是( )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
答案:1-A,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