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道中即事

《道中即事》

时间: 2025-04-22 01:25:54

诗句

梅已飘零尚黄刑,断魂篱落野烟青。

灵均憔悴乃知此,到老可人宁独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25:54

原文展示:

梅已飘零尚黄刑,断魂篱落野烟青。
灵均憔悴乃知此,到老可人宁独醒。

白话文翻译:

梅花虽然已凋零,但依然带着黄昏的气息,
让我在孤独的篱落中,感到一阵阵的清冷烟雾。
灵均(指灵均子,陶渊明)憔悴的样子让我意识到,
即使到老,能理解我情感的人又有多少呢?

注释: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 飘零:凋零、落下,形容梅花的凋谢。
  • 黄刑:黄昏的光色,形容孤寂的景象。
  • 断魂:形容心情悲伤,意指思念之苦。
  • 篱落:指篱笆和田野,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野烟:自然界的烟雾,代表一种朦胧的孤独感。
  • 灵均:指陶渊明,自然主义诗人的代表,以隐逸著称。
  • 可人:能理解、关心我的人。

典故解析:

“灵均”指的是陶渊明,诗中提到他是为了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感伤。陶渊明以其淡泊名利和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后世文人。整首诗在情感上与陶渊明的诗歌有呼应之处,表达了对人生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写作时正值梅花凋零之际,诗人感受到岁月流逝与人生的孤寂,借梅花的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知己的渴望。

诗歌鉴赏:

《道中即事》通过梅花的凋零,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思考。梅花象征着高洁而坚韧的品格,而在诗中它的飘零却显得格外凄凉,这种反差引发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断魂篱落”与“野烟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忧伤的山水画面,诗人因此感受到深深的孤独。

通过提及灵均,诗人不仅借古人抒情,同时也在映射自己的人生。陶渊明的憔悴让作者意识到,纵使自己到老,能理解和关心自己的人又有多少?这种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贯穿全诗,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感伤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深刻反省。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梅已飘零尚黄刑”描绘了梅花的凋谢,暗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第二句:“断魂篱落野烟青”,通过“野烟”提供了一个清冷的意象,烘托出一种孤独和忧伤。
  • 第三句:“灵均憔悴乃知此”直接提到陶渊明,让人联想到他所经历的孤独与失落。
  • 第四句:“到老可人宁独醒”则是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尤其是“梅已飘零”与“断魂篱落”的对仗,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透过梅花的意象,诗人对生命的无常与孤独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品格和孤独,也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在时光中渐渐消逝。
  • 篱落:象征隔离与孤独,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野烟:代表一种朦胧的孤独感,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灵均”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歌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1. B) 陶渊明
  2. B)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方岳的《道中即事》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但二者在情感的表现上各有千秋,陶渊明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热爱,而方岳则更加注重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收录与分析。
  • 《古诗文研究》:探讨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红衣 咏荷花紫草 惜红衣 风雨萧槭,奇忧袭人,夜起复用韵作一首 其二 惜红衣 其一 惜红衣 午日桃溪舟中 惜红衣 美人鼻 惜红衣 惜红衣·庚寅,一九五○年。咏残荷拟白石体 惜红衣 中秋夜,彊村翁蹋月见过,秋花宛娈,襟韵清浃,因和白石自制无射宫一曲兼寄伯宛舍人沪上。 惜红衣 红练 惜红衣 苦热兼怀村居水木之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明淑 驰魂宕魄 离本依末 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百载树人 包含骧的词语有哪些 面如凝脂 页字旁的字 旅人 耳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探头 公份 马字旁的字 高屋建瓴 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迁渝 包含姑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