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37
春日杂兴
作者: 方岳 〔宋代〕
绿绕西畴小作劳,
溪村寒入旧绨袍。
五穷政坐没梁斗,
百技不如无口匏。
获稻条桑豳雅颂,
纫兰餐菊楚离骚。
客来更话唐虞上,
盍且卑之毋甚高。
在春日的田野间,绿意盎然,我辛勤地劳作,
溪边的村庄寒冷侵入了我那件旧绨袍。
五穷之年,政事不振,连粮食都快没了,
百般技艺也不如有口粮充饥。
我收获了稻谷和桑叶,吟唱《雅颂》,
用兰花制作食物,品尝菊花,追忆《离骚》。
客人来访,我们又谈起唐虞的盛世,
那就低调些,不要显得太高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字景明,号雪窗,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雅致、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描述了在田野中劳作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感悟。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春日杂兴》充分展现了方岳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与农耕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首联“绿绕西畴小作劳”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春日田野的生机与朝气,展现了诗人勤劳耕作的形象。随后的“溪村寒入旧绨袍”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诗人在变幻莫测的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寒意,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五、六句中提到的“获稻条桑豳雅颂”,既是对丰收的喜悦,也是对古代诗歌的致敬,显示出诗人文化素养的深厚。而最后的两句,则在谈论理想的政治时,提醒人们要谦卑,反映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日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切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绿绕西畴”中的“西畴”指的是哪里?
A. 西边的田野
B. 东边的田野
C. 南边的田野
D. 北边的田野
诗中提到的“唐虞”代表了什么?
A. 田园生活
B. 理想的政治状态
C. 经济萧条
D. 个人修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春日杂兴》与《春江花月夜》,两者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描写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而《春日杂兴》则强调田园生活的辛勤与社会现实的思考。前者的意象更为柔和,后者则有更多的社会关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