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3:22
原文展示
书册依官屋,何如自在身。
且无山得看,犹有竹相邻。
性野回书懒,诗痴易藁频。
便归吾已俗,往往白鸥嗔。
白话文翻译
书籍放在官府的屋檐下,哪里比得上身心的自由自在?
虽说没有山可观赏,旁边却还有竹子相依。
我的性情放荡不羁,懒得读书,常常沉醉于诗歌的创作。
最终还是回到了世俗中,常常让白鸥感到怨恨。
注释
- 书册:书籍、册子。
- 依:依靠、依偎。
- 自在身:指身心自在,自由无拘束。
- 且无山得看:这里的“且”表示转折,意为虽然没有山可看。
- 犹有竹相邻:意为周围还有竹子,指自然的陪伴。
- 性野:性情放荡不羁。
- 回书懒:懒得读书,指对书籍没有兴趣。
- 诗痴易藁频:对诗歌的痴迷,容易频繁地写作。
- 便归吾已俗:最终还是回归了世俗的生活。
- 往往白鸥嗔:常常让白鸥感到不满或不高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善于抒发个人情感,诗歌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反映其内心的追求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方岳身处官位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士人的苦闷与追求。
诗歌鉴赏
《寄汤卿》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书籍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在首句中,作者将书籍与身心的自由对比,隐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接着,诗人提到“且无山得看”,虽然没有山水可以欣赏,但“犹有竹相邻”,这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竹子作为意象,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与诗人的性情相契合。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坦言自己性情放荡,懒于读书,沉迷于诗歌之中,形成了一种对世俗的逃避。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终究回归了世俗的生活,这一转折带有一丝无奈和惆怅,白鸥的“嗔”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册依官屋:书籍放在官府的房屋下,突显出诗人身处官场的境况。
- 何如自在身:与自由自在的生活相比,官场的束缚让人感到压抑。
- 且无山得看:尽管没有山水可赏,但仍有自然的陪伴,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犹有竹相邻:竹子作为自然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心灵的寄托。
- 性野回书懒:性情放荡,懒于读书,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 诗痴易藁频:对诗的痴迷,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 便归吾已俗:最终却还是回归了世俗,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现实感。
- 往往白鸥嗔:白鸥的怨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籍与自由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 拟人:白鸥的“嗔”赋予自然万物以情感,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束缚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世俗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册:象征知识与官场生活。
- 竹:象征高洁、坚韧与自然的陪伴。
- 白鸥:象征自然与自由,同时也暗示诗人的内心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书册依官屋”中“书册”指的是什么?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诗中的“白鸥嗔”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自然的和谐
- B. 对自由的渴望
- C. 对现实的不满
-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自由与故乡的思念。
- 《饮酒》 by 陶渊明:描绘隐居生活,追求自然。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寄汤卿》与陶渊明的《饮酒》:两首诗均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但方岳更具现实的无奈感,而陶渊明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
- 《方岳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