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中

《山中》

时间: 2025-05-11 19:37:20

诗句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

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37:20

原文展示: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白话文翻译:

我全家都爱这孤独的山岑,踏着苍苔走出一条深深的小径。
逃亡的人很多,挤占了山间的空地,放生的麋鹿在寒冷的森林中奔跑。
名声应该不朽,不会轻视这仙人的身骨,真理则使人忘却世俗,更接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然下起雷雨,今晨天晴,我悠闲地在几座山峰间吟唱。

注释:

  • 孤岑:孤独的山岑,形容山的孤寂和清幽。
  • 苍苔:生长在山石或地面的苔藓,给人一种湿润清新的感觉。
  • 逃难人:指受到战争或天灾影响而流离失所的人。
  • 放生麋:放生的麋鹿,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
  • 不朽轻仙骨:名声不应该被轻视,仙骨象征高洁的品格。
  • 忘机近佛心:忘却世俗的纷扰,更加接近佛的内心。

典故解析:

  • “放生”:在佛教中,放生是指将被捕捉的动物释放,象征着慈悲与救助。此处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 “仙骨”“佛心”:均指向高尚的道德追求,前者是追求名声与地位的超然,后者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子长,号玄宗,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作多以山水为题材,表现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山中》是司空图在一次游山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间百态,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中》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理的思考。开篇“全家与我恋孤岑”,直接表明了诗人与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现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同时表达了对孤独山岑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

接着,诗中描绘了逃难人多的情景,揭示了社会动荡的现实,流露出对人间苦难的关切与同情。放生麋鹿的意象,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世俗繁杂的逃避和超脱,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崇敬。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智慧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最后两句描绘了自然的变化,表现出诗人游历山中的闲适与愉悦,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家庭的温暖到对社会的关切,最终回归自我的宁静,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全家与我恋孤岑:表达了诗人与家人对自然山坳的热爱,强调了人际之间的情感联系。
  2. 蹋得苍苔一径深:描绘了在山中行走的情景,苍苔象征着自然的清新和幽静。
  3. 逃难人多分隙地:反映了社会动乱中的人们,显示出人间悲苦的现状。
  4. 放生麋大出寒林: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对生命的珍视,暗示了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5. 名应不朽轻仙骨:探讨了名利与品德的关系,强调真正的价值应在于内心的高洁。
  6. 理到忘机近佛心:表达了追求真理的境界,体现了对佛教思想的认同。
  7. 昨夜前溪骤雷雨:描绘了自然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8. 晚晴闲步数峰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游历的闲适与愉悦,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名应不朽轻仙骨”,通过比喻传达了对名声的看法。
  • 拟人:如“放生麋大出寒林”,赋予麋鹿生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间苦难,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名利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岑:象征孤独与灵性,代表诗人渴望的宁静之地。
  • 苍苔: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新,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逃难人:代表社会动荡中无辜受害者,表达人文关怀。
  • 麋鹿:象征自由与生命的尊重,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 雷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力量,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苔”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石头
    B. 生长在地面的苔藓
    C. 美丽的花朵

  2. “放生麋”的含义是什么? A. 让麋鹿自由生活
    B. 捕捉麋鹿
    C. 观察麋鹿

  3.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什么? A. 追求名声
    B. 轻视名声
    C. 不在乎名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的诗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2. 李白《庐山谣》:

李白的作品则更为豪放,展现了对自然的狂热与激情,情感更为奔放,反映出不同的诗人风格。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司空图的《山中》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侧重于自然的雄浑与情感的激荡。

相关查询

自君之出矣 其二 自君之出矣 其一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鼠雀谷之作 咏史 春晚 月夜 病中忆坦夫兄 送信云父 病中枕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忠信乐易 包含黎的词语有哪些 尚且 细路 见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行有余力 微志 白玉无瑕 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危机一发 邑字旁的字 相煎何急 門字旁的字 曲譬 不对头 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