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录梦篇 其二

《录梦篇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6:20:00

诗句

乱曰:刍狗万物兮,天地不仁。

体止而用无穷兮,播生者于迷津。

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

背昭昭而起见兮,聚墨墨而生身。

犯有形而遗大观兮,动细习于游尘。

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梦而先觉。

顾天下孰不学兮,乃会归于无学。

予心之不能忘兮,将波流风靡而奈何,唯镇之以无名之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20:00

原文展示

乱曰刍狗万物兮,天地不仁。
体止而用无穷兮,播生者于迷津。
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
背昭昭而起见兮,聚墨墨而生身。
犯有形而遗大观兮,动细习于游尘。
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梦而先觉。
顾天下孰不学兮,乃会归于无学。
予心之不能忘兮,将波流风靡而奈何,
唯镇之以无名之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万物的看法,认为天地对万物并不仁慈。事物的本质是静止而表现出无穷的用途,生灵在迷茫的河流中徘徊。那些有形而能被使用的东西被称为器具,而无形而能引导的方法被称为神灵。人们面对显而易见的事物而感到困惑,常常沉迷于细微的习惯与世俗的尘埃之中。那些至高的人神志凝聚,与我同梦而早有觉悟。看看这个世界,谁又不在学习呢?然而最后却又归于无学的状态。我心中无法忘却的,似乎如波浪般起伏,风吹动着我的心绪,我该如何自处呢?唯有以无名之朴来安定我的心。

注释

  1. 刍狗:古代祭祀用的草制狗,象征虚无和无意义。
  2. 天地不仁:天地对万物没有仁慈,强调自然的冷酷。
  3. :有形的物体,可以被使用。
  4. :无形的力量或道理。
  5. 聚墨墨:形容沉浸在黑暗或复杂的状态中。
  6. 至人:指智者或圣人。
  7. 无学:指无所不学的状态,表达一种超越书本知识的境界。
  8. 无名之朴:指无名而纯朴的状态,强调简单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与苏轼齐名,主张诗歌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

创作背景

《录梦篇》是黄庭坚在探讨人生哲理、宇宙万物关系时写的,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思索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录梦篇 其二》是一首深邃而富有哲理的作品,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开篇以“刍狗万物”引入,表现出对世事的冷静观察,深刻揭示了天地的无情与万物的渺小,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对“器”和“神”的对比,探讨了有形与无形的价值,强调了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存在之间的矛盾。

在诗中,黄庭坚提到“彼至人而神凝”,体现了对智者的向往与尊重,暗示着人只有在超越世俗的状态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觉悟。接着,诗人又提到“乃会归于无学”,耐人寻味地指出,尽管人们在学习,最终却可能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这让人深思。

全诗结尾,诗人以“唯镇之以无名之朴”来安抚内心的波动,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这种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给人以启示,令人反思当下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曰刍狗万物兮,天地不仁。
    诗人开篇便用“刍狗”来形容万物的虚无,指出天地对万物并无仁慈之心。

  • 体止而用无穷兮,播生者于迷津。
    事物的本质是静止的,但其用途却是无穷的,生命在迷茫中徘徊。

  • 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
    有形的物体是器具,无形的道理则是神灵,反映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 背昭昭而起见兮,聚墨墨而生身。
    人们常常面对显而易见的事物却感到困惑,沉浸于繁杂的世事之中。

  • 犯有形而遗大观兮,动细习于游尘。
    追求具体的事物往往会令我们忽视更大的视野,沉迷于细微的习惯与世俗的尘埃。

  • 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梦而先觉。
    智者的神志凝聚,与我同梦而早有觉悟,反映出对智慧的渴望。

  • 顾天下孰不学兮,乃会归于无学。
    纵观天下,谁又不在学习呢?但最终却可能归于无所不学的状态。

  • 予心之不能忘兮,将波流风靡而奈何,
    表达了内心无法忘却的情感,心绪如波浪起伏。

  • 唯镇之以无名之朴。
    通过无名而纯朴的状态来安抚内心的波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刍狗”比喻万物的虚无,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句子来强调诗人对世事的观察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黄庭坚对人生、宇宙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与困惑,最终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刍狗:象征虚无、无意义的存在。
  2. :有形的物体,代表物质世界。
  3. :无形的力量,象征精神和道理。
  4. 至人:智者,象征着智慧与觉悟。
  5. 无名之朴:象征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器”指的是: A. 无形的道理
    B. 有形的物体
    C. 天地的法则
    D. 梦境中的幻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彼至人而神凝”,意指智者的__与觉悟。

  3. 判断题:诗中“天地不仁”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
    (对/错)

答案

  1. B
  2. 神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反映了对自然的思考,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绘。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入藤县 劝农即事 龙泉山 杜曲 静福寒林 楞伽晓月 夏日陪范州倅憩北山得月字 春日游北山三贤祠寄怀郑师 花朝州大夫李公集诸生于燕喜亭论学寻命童子歌鹿鸣赋二首 其二 花朝州大夫李公集诸生于燕喜亭论学寻命童子歌鹿鸣赋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洗肠涤胃 包含睡的成语 亲不亲故乡人 两点水的字 金运 无倚无靠 矛字旁的字 奄奄待毙 青字旁的字 轻虑 了事 五痨七伤 厂字头的字 八字旁的字 阃幄 前倨后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