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7:54
北堂红草盛䒠茸,南湖碧水照芙蓉。
朝游暮起金花尽,渐觉罗裳珠露浓。
自惜妍华三五岁,已叹关山千万重。
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
北堂里红色的草生长得茂盛,南湖的碧水映照着芙蓉花。
早晨游玩,傍晚起身,金花已经凋谢,渐渐感觉到罗裳上的珠露变得浓厚。
我自惜美好的年华只有三五岁,已经感叹关山的重重阻隔。
人情一去便再无归期,想要赠送的怀念和芳香,却总是无缘相逢。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提到的“关山”可以看作是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离别与惆怅的隐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与生离死别的无奈。
刘希夷(约772年-825年),字德举,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擅长咏物抒情,常以自然景物反映人情。
《江南曲八首》是刘希夷在南方游历时写的,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
《江南曲八首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北堂红草”和“南湖碧水”引入,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跃然纸上。接下来,诗人通过“朝游暮起金花尽”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以及对青春的珍惜。
诗中“自惜妍华三五岁”表达了诗人对年轻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随之而来的“已叹关山千万重”则显露出一种无法逾越的距离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将情感推向高潮,抒发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与惋惜,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难以把握。
整首诗在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之间游走,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美景,表达了对青春短暂、人与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南湖”代表了什么?
A. 北方的湖泊
B. 南方的湖泊
C. 人情的距离
D. 诗人的故乡
“人情一去无还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人情冷暖的感叹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妍华”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花朵
B. 诗人的情感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景色
刘希夷的《江南曲八首》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的《江南春》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感慨。在情感深度与社会关怀方面,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