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南曲八首 其七

《江南曲八首 其七》

时间: 2025-04-26 02:47:54

诗句

北堂红草盛䒠茸,南湖碧水照芙蓉。

朝游暮起金花尽,渐觉罗裳珠露浓。

自惜妍华三五岁,已叹关山千万重。

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7:54

原文展示:

北堂红草盛䒠茸,南湖碧水照芙蓉。
朝游暮起金花尽,渐觉罗裳珠露浓。
自惜妍华三五岁,已叹关山千万重。
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

白话文翻译:

北堂里红色的草生长得茂盛,南湖的碧水映照着芙蓉花。
早晨游玩,傍晚起身,金花已经凋谢,渐渐感觉到罗裳上的珠露变得浓厚。
我自惜美好的年华只有三五岁,已经感叹关山的重重阻隔。
人情一去便再无归期,想要赠送的怀念和芳香,却总是无缘相逢。

注释:

  • 北堂:指的是北方的大厅,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生活环境。
  • 红草:可能是指某种红色植物,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南湖:指的是南方的湖泊,映照着芙蓉,传达了水乡的美丽。
  • 金花尽:指金花花朵的凋零,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易逝。
  • 罗裳:用精致的丝绸制作的衣裳,代表着美丽和华贵。
  • 珠露浓:指衣服上的露珠,象征着清晨的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 妍华:美丽的花朵,形容年轻的美丽。
  • 关山:比喻阻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 怀芳:怀念美好的事物,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不舍。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提到的“关山”可以看作是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离别与惆怅的隐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与生离死别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希夷(约772年-825年),字德举,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擅长咏物抒情,常以自然景物反映人情。

创作背景:

《江南曲八首》是刘希夷在南方游历时写的,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南曲八首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北堂红草”和“南湖碧水”引入,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跃然纸上。接下来,诗人通过“朝游暮起金花尽”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以及对青春的珍惜。

诗中“自惜妍华三五岁”表达了诗人对年轻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随之而来的“已叹关山千万重”则显露出一种无法逾越的距离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将情感推向高潮,抒发了对人情冷暖的思考与惋惜,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难以把握。

整首诗在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之间游走,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堂红草盛䒠茸:描绘北方的红草生长茂盛,展现生命的活力。
  2. 南湖碧水照芙蓉:南方湖水清澈,映照出美丽的芙蓉花,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
  3. 朝游暮起金花尽:早晨游玩,傍晚离去,金花凋谢,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性。
  4. 渐觉罗裳珠露浓:渐渐感觉到衣裳上的露珠,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珍贵。
  5. 自惜妍华三五岁:对年轻美貌的珍惜,感叹时间的流逝。
  6. 已叹关山千万重:感叹人与人之间的阻隔。
  7. 人情一去无还日:情感一旦失去便再难回头,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
  8. 欲赠怀芳怨不逢:想要赠送的情意却无缘相逢,体现了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联系,增强表现力。
  • 对仗:如“朝游暮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美景,表达了对青春短暂、人与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草:象征生机与活力。
  • 碧水:象征清澈与美丽。
  • 金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罗裳:象征华美与柔情。
  • 珠露: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湖”代表了什么? A. 北方的湖泊
    B. 南方的湖泊
    C. 人情的距离
    D. 诗人的故乡

  2. “人情一去无还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人情冷暖的感叹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过去的怀念

  3. 诗中提到的“妍华”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花朵
    B. 诗人的情感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景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鹊桥仙》:秦观

诗词对比:

  • 《江南春》:杜甫:同样描绘江南的春景,但着重于社会变迁与人情冷暖,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粗略解读:

刘希夷的《江南曲八首》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的《江南春》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感慨。在情感深度与社会关怀方面,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亭怨慢 客中重九 长亭怨慢 文卿远游,失职牢落而归,倚此送之,不胜河梁日暮之感。 长亭怨慢 送张荫庐下第出都 长亭怨慢 又和外絮字韵 长亭怨慢 雁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读《双树居词》,怆然成忆 长亭怨慢 和玉田 长亭怨慢 别岁 长亭怨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頁字旁的字 跅驰之材 申举 自学考试 俭宝 聚敛无厌 示字旁的字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龙字旁的字 愁开头的成语 金光闪闪 亠字旁的字 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食白 弋字旁的字 用户 花花哨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