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8:35
清洛浮桥南渡头,
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光无数,
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
南陌憧憧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
复道秦关尚千里。
在清澈的洛水上,浮桥的南边渡口,
广袤的天空下,万里之地如华洲般辉煌。
阳光照耀下的石头和溪流,光彩夺目,
清晨的寒潭中,水流却静静不动。
微微的云朵在晨曦中升腾起烟雾,
南边的道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我想将这份情意与你分享,
却发现通往秦关的路途依然遥远千里。
刘希夷,字子渊,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秀丽、意境优美著称,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未来旅途的惆怅。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是刘希夷的一首送别诗,整首诗以清澈的洛水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早晨,诗人在送别友人殷四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的开头,清洛的浮桥和万里华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眼前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转而描写了石濑与寒潭的静谧,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不舍。微云和晨曦的描绘,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复道秦关尚千里”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诗人虽然想与友人分享心中情感,但却意识到距离的遥远,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离别与思念。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离别的感伤,展现了人们在美丽自然与人生旅途中的相互依存与情感纽带。
诗中“清洛浮桥”中的“清洛”指的是什么?
“欲将此意与君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秦关”象征着什么?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对,刘希夷的《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豪情壮志。两首诗在不同的视角下呈现出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