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5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58:36
晚憩南阳旅馆
作者: 刘希夷 〔唐代〕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
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
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
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
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
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旅馆究竟是什么时候废弃的呢?今天的旅行者正好经过这里。
路途尽头,路人不禁自我哭泣;春天到了,鸟儿却在歌唱。
行走在路上,结识的新朋友少之又少,荒芜的田地和古老的小径却越来越多。
池塘的竹子覆盖了丹色的山谷,坟茔的树木环绕在清澈的水波旁。
阳光照射下,蓬草的阴影摇曳,微风轻拂,田野的气息和缓。
心中的伤感无法离去,回首望去,怨恨又能如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春至鸟还歌”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作者介绍: 刘希夷,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旅行途中,表达了他对荒凉旅馆的感慨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反映了唐代社会一角的孤独与思索。
《晚憩南阳旅馆》是一首描绘旅途中孤独与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废弃旅馆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开头便直接提出“旅馆何年废”,引导读者思考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接下来的“征夫此日过”则将诗人与过客的关系拉近,仿佛在诉说着共同的旅途与命运。
随着春天的到来,鸟儿的歌唱与路人的哭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们在自然变化中的不同情感。诗人通过“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感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与寂寞,结识的朋友越来越少,反而是历经风雨的旧路与荒田愈加明显。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池塘、竹子、坟树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阳光下的“蓬阴转”,微风中的“野气和”,使得整首诗在沉重的情感中流露出一丝温暖与和谐。
最后一句“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与无力,回首往事,怨恨又能改变什么呢?深刻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孤独,使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旅行的孤独和人生的无常展开,借助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表达诗人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旅馆何年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怀旧
B. 欢愉
C. 怨恨
D. 忧伤
“春至鸟还歌”中的“鸟”象征什么?
A. 旅行
B. 自由与生命
C. 朋友
D. 孤独
诗的最后一句“回首怨如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与沉思
C. 快乐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希夷的《晚憩南阳旅馆》更关注旅行中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