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相和歌辞。从军行

《相和歌辞。从军行》

时间: 2025-07-27 23:35:40

诗句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5:40

原文展示: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风萧瑟瑟,群马奔腾如飞。
严城白天不开放,伏兵暗中相互错失。
天子在庙堂上叩首礼拜,将军从玉门出征。
伊洛河间,战马纷纷,数以千计。
军门压着黄河,士气如日中天。
我一生怀抱着伏剑,慷慨激昂却已投笔。
南面登上汉月,北面奔向燕云密布。
近来借鉴韩彭的计策,早已明白孙吴的策略。
丈夫志在万里,谁能扫除一室的烦恼呢?

注释:

  • 瑟瑟:形容风声,表示秋风的凄凉。
  • 严城:指城门紧闭,象征戒备森严。
  • 伏兵:埋伏的军队,暗中等待出击的机会。
  • 庙堂:指朝廷或高层政治场所。
  • 戎马:指战马,象征战争和将士。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防线。
  • 伏剑:比喻隐忍的力量或志向。
  • 韩彭孙吴:分别指韩信与彭越的计谋,以及孙权与吴国的策略。

典故解析:

  • 韩信彭越:两位著名的军事将领,韩信以智谋著称,彭越则是勇猛之士。诗中提到他们的计策,意在强调用兵的智慧。
  • 孙吴: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及其吴国,以其智勇著称,诗中提到说明诗人对历史军事策略的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希夷,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松隐,曾任给事中,因才华横溢而受到重用。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边塞和战争的场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国家面临外敌侵扰,诗人以个人的悲壮情怀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展现了士兵的豪情与壮志。

诗歌鉴赏:

《相和歌辞·从军行》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秋天的严酷气候与战场的紧张气氛的同时,展现了自己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诗的开头以“秋来风瑟瑟”引入,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气氛,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归属感缺失。接着,诗人通过描写严城的戒备和伏兵的隐蔽,表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一句,体现了国家权力的运作和将士出征的决心,暗示了国家在外敌威胁下的反应。后面的“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壮盛与战斗的激烈,彰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无奈,虽有报国之志,却因现实的局限而无法施展。最后几句通过对历史军事策略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风瑟瑟:描绘秋天的冷清,暗示战局的紧迫。
  • 群马胡行疾:描写战马奔腾,展现出激烈的战斗场景。
  • 严城昼不开:表示戒备森严,暗示战争的危险性。
  • 伏兵暗相失:表现出战争中的阴险和不可预测。
  • 天子庙堂拜:指朝廷的决策与将士的出征。
  • 将军玉门出:象征将军勇敢出征,体现忠诚与使命感。
  • 纷纷伊洛间:描绘战马在伊洛河的情景,气氛紧张。
  • 戎马数千匹:强调军队的庞大与气势。
  • 军门压黄河:象征着军队对国家安全的捍卫。
  • 兵气冲白日:表现出士气高昂,准备出征的决心。
  • 平生怀伏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英雄情怀。
  • 慷慨既投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无奈。
  •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描写地理位置与战争的复杂性。
  •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表现对历史军事策略的理解与反思。
  •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唤起人们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的心志比作伏剑,表达激烈的斗志。
  • 对仗:如“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形成平行对比,增强节奏感。
  • 夸张:如“兵气冲白日”,表现出士气的高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战争与英雄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激发了读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萧瑟与战斗的紧迫感。
  • 戎马:象征战争与士兵的英勇。
  • 伏剑:象征隐忍的力量与理想。
  • 黄河:象征国家的安全与防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气氛是如何的?

    • A. 温暖如春
    • B. 萧瑟凄凉
    • C. 繁花似锦
  2. “天子庙堂拜”中的“庙堂”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民间
    • B. 朝廷
    • C. 战场
  3. 诗中提到的“伏剑”象征着什么?

    • A. 忍耐的力量
    • B. 刀剑的锋利
    • C. 和平的象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希夷的《从军行》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关注战争的紧迫与个人的责任感,后者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壮志,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路难三首 其三 行路难三首 其二 行路难三首 其一 行路难七首 其七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叶的词语有哪些 喜娘 能说会道 秀色堪餐 至字旁的字 名不虚立 麻字旁的字 包含仰的成语 鸣丝 顾而言他 包含睛的成语 情坚金石 磕脑 秃宝盖的字 毋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一举手之劳 尘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