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相和歌辞。从军行

《相和歌辞。从军行》

时间: 2025-04-25 19:43:20

诗句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43:20

原文展示:

秋来风瑟瑟,群马胡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
纷纷伊洛间,戎马数千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风萧瑟瑟,群马奔腾如飞。
严城白天不开放,伏兵暗中相互错失。
天子在庙堂上叩首礼拜,将军从玉门出征。
伊洛河间,战马纷纷,数以千计。
军门压着黄河,士气如日中天。
我一生怀抱着伏剑,慷慨激昂却已投笔。
南面登上汉月,北面奔向燕云密布。
近来借鉴韩彭的计策,早已明白孙吴的策略。
丈夫志在万里,谁能扫除一室的烦恼呢?

注释:

  • 瑟瑟:形容风声,表示秋风的凄凉。
  • 严城:指城门紧闭,象征戒备森严。
  • 伏兵:埋伏的军队,暗中等待出击的机会。
  • 庙堂:指朝廷或高层政治场所。
  • 戎马:指战马,象征战争和将士。
  •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防线。
  • 伏剑:比喻隐忍的力量或志向。
  • 韩彭孙吴:分别指韩信与彭越的计谋,以及孙权与吴国的策略。

典故解析:

  • 韩信彭越:两位著名的军事将领,韩信以智谋著称,彭越则是勇猛之士。诗中提到他们的计策,意在强调用兵的智慧。
  • 孙吴: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及其吴国,以其智勇著称,诗中提到说明诗人对历史军事策略的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希夷,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松隐,曾任给事中,因才华横溢而受到重用。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边塞和战争的场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国家面临外敌侵扰,诗人以个人的悲壮情怀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展现了士兵的豪情与壮志。

诗歌鉴赏:

《相和歌辞·从军行》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秋天的严酷气候与战场的紧张气氛的同时,展现了自己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诗的开头以“秋来风瑟瑟”引入,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气氛,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归属感缺失。接着,诗人通过描写严城的戒备和伏兵的隐蔽,表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天子庙堂拜,将军玉门出”一句,体现了国家权力的运作和将士出征的决心,暗示了国家在外敌威胁下的反应。后面的“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生动地描绘了军队的壮盛与战斗的激烈,彰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平生怀伏剑,慷慨既投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无奈,虽有报国之志,却因现实的局限而无法施展。最后几句通过对历史军事策略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风瑟瑟:描绘秋天的冷清,暗示战局的紧迫。
  • 群马胡行疾:描写战马奔腾,展现出激烈的战斗场景。
  • 严城昼不开:表示戒备森严,暗示战争的危险性。
  • 伏兵暗相失:表现出战争中的阴险和不可预测。
  • 天子庙堂拜:指朝廷的决策与将士的出征。
  • 将军玉门出:象征将军勇敢出征,体现忠诚与使命感。
  • 纷纷伊洛间:描绘战马在伊洛河的情景,气氛紧张。
  • 戎马数千匹:强调军队的庞大与气势。
  • 军门压黄河:象征着军队对国家安全的捍卫。
  • 兵气冲白日:表现出士气高昂,准备出征的决心。
  • 平生怀伏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英雄情怀。
  • 慷慨既投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无奈。
  • 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描写地理位置与战争的复杂性。
  •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表现对历史军事策略的理解与反思。
  •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唤起人们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的心志比作伏剑,表达激烈的斗志。
  • 对仗:如“南登汉月孤,北走燕云密”,形成平行对比,增强节奏感。
  • 夸张:如“兵气冲白日”,表现出士气的高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战争与英雄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激发了读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萧瑟与战斗的紧迫感。
  • 戎马:象征战争与士兵的英勇。
  • 伏剑:象征隐忍的力量与理想。
  • 黄河:象征国家的安全与防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气氛是如何的?

    • A. 温暖如春
    • B. 萧瑟凄凉
    • C. 繁花似锦
  2. “天子庙堂拜”中的“庙堂”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民间
    • B. 朝廷
    • C. 战场
  3. 诗中提到的“伏剑”象征着什么?

    • A. 忍耐的力量
    • B. 刀剑的锋利
    • C. 和平的象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希夷的《从军行》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关注战争的紧迫与个人的责任感,后者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壮志,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古寺 古庙 孤山雪后 恭跋思陵宕翰拓本卷后 感怀二首 感怀二首 感春 富阳县秋日 访诸葛练师不遇 访铦朴翁不遇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加一笔变新字_四字加笔画的汉字汇总 耳刀旁的字 田减一笔常用字汇总_田字减笔画汉字详解 穷理尽微 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期而同 骨字旁的字 二字头汉字大全及解释_汉字偏旁学习 铺谋设计 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珠沉璧碎 莺猜燕妒 山庖 坚提的字有哪些?带坚提的汉字大全 宗庶 包含投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带有亻字旁的字有哪些 绥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