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22:29
送董少卿游茅山
名卿风度足杓斜,一舸闲寻二许家。
天影晓通金井水,山灵深护玉门沙。
空坛礼后销香母,阴洞缘时触乳花。
尽待于公作廷尉,不须从此便餐霞。
这首诗是送别董少卿去茅山的。董少卿的风度潇洒,仿佛把酒斜靠在船舷上,悠闲地游荡在二许家之间。晨光映照着金井的水面,山中灵气深藏着玉门的沙砾。空坛上礼拜之后香火已尽,阴暗洞穴中时而见到乳花。希望您能在此担任廷尉,不必再从此享受仙霞。
作者介绍:皮日休,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青丘,晚号“白云山人”。他以诗名扬世,作品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诗作于皮日休与董少卿的友谊之际,董少卿即将前往茅山游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其未来的期待。
《送董少卿游茅山》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对未来的期许。开篇以“名卿风度足杓斜”描绘了朋友潇洒的风姿,仿佛他正于船上优雅地饮酒,给人一种洒脱自在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天影晓通金井水”和“山灵深护玉门沙”描绘了茅山的自然风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表露出诗人对友人游览之地的赞美。
后四句则转向对董少卿的期望。诗人在“空坛礼后销香母”中,暗示着传统的礼仪已尽,但友谊的情感依旧存在。同时,“尽待于公作廷尉”流露出诗人对董少卿未来的期望与祝福,希望他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而“不须从此便餐霞”则暗示着不必过于沉迷于仙境之中,人生的责任和理想更为重要。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和深厚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显示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同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词测试:
诗中“名卿风度足杓斜”描绘的是谁的风度?
“尽待于公作廷尉”中“廷尉”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金井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以送别为主题,但更多地强调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而皮日休的《送董少卿游茅山》则更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及对友人未来的期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各有其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