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5:27
《杜鹃行》 ——杜甫 〔唐代〕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你难道没有见过昔日的蜀国天子吗?
如今化作杜鹃,像一只老乌鸦。
它寄巢生子却不啄食,
群鸟至今仍然在喂它的雏鸟。
虽然曾经与君臣有过旧日的礼节,
如今满眼的亲情却让它孤独。
它在深树中窜伏,
四月五月偏偏高声鸣叫。
那声音哀痛得让嘴里流血,
它所诉说的事情总是微不足道。
你难道摧毁了它的真正愤怒,
羞于带着翅膀,伤害了自己的愚昧?
苍天的变化谁能预料,
万事的反复又有哪里没有呢?
万事反复又有哪里没有呢?
难道还记得当年殿前群臣的趋附?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共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杜鹃行》创作于杜甫流亡生涯的某个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通过杜鹃的悲鸣表达对失去权力与尊严的痛惜,借鸟之声诉说人间苦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杜鹃行》以杜鹃这一象征性意象,展现了杜甫对时局变迁的深切感受。诗中的“蜀天子”不仅指代历史上的蜀汉皇帝,更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失落。杜鹃的鸣叫声充满了悲怆,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孤独,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情感深邃,既有对往日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无奈与痛苦,表现了诗人对苍天变幻的无助感。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境深远,情绪的层次感极为丰富,表现了杜甫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权力失落的惋惜,以及对社会冷漠的批判。通过杜鹃的哀鸣,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鹃行》的作者是谁?
杜鹃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群鸟”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杜甫在《杜鹃行》中更加强调现实的痛苦与无奈,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体现了对历史的怀古与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审美取向。
以上内容为您提供了对《杜鹃行》的全方位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