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9:18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我住在简陋的地方,常常忘却四季的更替。
门前满是落叶,心中感慨已是秋天。
窗外的新葵生长茂盛,南边的田地也丰收在望。
今天我并不觉得快乐,不知道明年是否会更好?
我叫妻子带着幼小的孩子,挑个好日子去远游。
该诗涉及到的典故主要是关于四季变换的自然规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被后世尊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陶渊明隐居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对时间流逝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酬刘柴桑》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品,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穷居寡人用”,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而“时忘四运周”则突显了对时光的淡漠。门前满是落叶,不仅是季节的象征,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提到“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丰饶,显示了他对土地的依恋与感激。最后两句“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则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生动地体现了人的生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陶渊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门庭多落叶”暗示季节变化)、拟人(如“新葵郁北牖”让植物似乎有了生机与活力),以及对仗(如“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童弱”指的是谁?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