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9:18
原文展示:
宿黄蘖听彬长老谭禅 蔡襄 〔宋代〕 一圆灵寂本清真,谁向苍浪更问津。 欲说西来无见处,奈何言句亦前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境界的向往和对于言语表达局限性的认识。诗中,“一圆灵寂本清真”描述了一种圆满、灵动而又寂静的清净境界,这是禅宗追求的理想状态。“谁向苍浪更问津”则表达了对于这种境界的追求,但同时也意识到这种追求的困难。“欲说西来无见处”意味着想要表达禅宗的深奥道理,却发现难以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奈何言句亦前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言语的局限性,认为言语不过是过往的尘埃,无法真正传达禅的精髓。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和对言语表达局限性的认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蔡襄宿于黄蘖寺时,听彬长老谈禅后有所感悟,遂作此诗。诗中表达了对于禅宗境界的向往和对言语表达局限性的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禅宗境界的描绘和对言语表达局限性的认识,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首句“一圆灵寂本清真”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圆满、灵动而又寂静的清净境界,这是禅宗追求的理想状态。次句“谁向苍浪更问津”则表达了对于这种境界的追求,但同时也意识到这种追求的困难。后两句“欲说西来无见处,奈何言句亦前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言语的局限性,认为言语不过是过往的尘埃,无法真正传达禅的精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于言语表达局限性的清醒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于禅宗境界的向往和对言语表达局限性的认识。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和对言语表达局限性的清醒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一圆灵寂本清真”描述的是什么境界? A. 世俗的繁华 B. 禅宗的清净境界 C. 自然的宁静 D. 人间的苦难
“谁向苍浪更问津”表达了什么? A. 对于世俗的厌倦 B. 对于禅宗境界的追求 C. 对于自然的向往 D. 对于人间的留恋
“欲说西来无见处”意味着什么? A. 禅宗教义难以理解 B. 禅宗教义难以表达 C. 禅宗教义易于理解 D. 禅宗教义易于表达
“奈何言句亦前尘”表达了什么? A. 言语的永恒性 B. 言语的局限性 C. 言语的丰富性 D. 言语的多样性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