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9:54
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
黄庭坚 〔宋代〕
曩谁筑孤亭,胜日有感遇。
永怀刘随州,因榜白云句。
遗老不能谈,岁月忽成屡。
绿阴斤斧尽,华屋风雨仆。
吴侯七闽英,宰县有真趣。
弦歌解民愠,根节去吏蠹。
材收佛宫余,工有子来助。
厦成燕雀贺,水满凫雁翥。
四海名士来,一笑坐客聚。
云兴碧山留,云散清江去。
斯须成苍狗,皆道不如故。
至人观万物,谁有安立处。
寄语吴令君,但遣糟床注。
谁曾在此地建造了孤独的亭子,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感慨万千。
我永远怀念刘随州,因为他写下了“白云”的诗句。
老者无法倾诉,岁月匆匆已过去多次。
绿荫之下,斧头也都无影无踪,
华丽的房屋在风雨中屡遭摧残。
吴侯是七闽的英杰,治理县城别有一番趣味。
音乐和歌声安抚了百姓的愤懑,
根本的地方治理去除了官吏的腐败。
从寺庙收集的木材,工匠们也来援助。
新建的房子如同燕雀欢叫,水满则凫雁飞翔。
四海的名士纷纷来此,欢笑着聚在一起。
云在碧山上升起,云散时清江流去。
短短的时光变成苍狗,大家都说不如旧时。
至高的人观察万物,谁能安于立足之地?
我寄语吴令君,请让酒坛畅饮无忧。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属于“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余干县的白云亭,因吴可权(即吴侯)题名而作。黄庭坚在诗中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这首诗通过对余干县白云亭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在开头,诗人追问“曩谁筑孤亭”,引发对亭子过去故事的好奇,展现出他对历史的敬畏与思索。接着,诗中提及“永怀刘随州,因榜白云句”,表达了对刘诗人的怀念,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的联系和传承。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绿阴斤斧尽”、“华屋风雨仆”,反映了时间对事物的侵蚀与变迁。尤其是“吴侯七闽英,宰县有真趣”,表现了诗人对吴侯治县能力的赞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治世之士的共鸣。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名士聚集的描写,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社会的繁荣。最后,诗人回归哲学思考,提出“至人观万物,谁有安立处”,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强调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整体而言,黄庭坚在这首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历史回顾、自然描绘与哲学思考,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对社会的思考、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黄庭坚对人性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刘随州”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刘长风
D. 白居易
“岁月忽成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于未来的期待
C. 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D. 对于友情的珍惜
诗中“云兴碧山留,云散清江去”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战争的场景
B. 自然的变化
C. 人际的聚散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历史的追忆和社会的观察,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情感表达。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的诗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