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正月十八日四首

《正月十八日四首》

时间: 2025-05-01 17:23:51

诗句

收灯城市接荒村,翁媪耽眠日已暾。

何事牧童能早起,缓驱白牯出柴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3:51

原文展示:

正月十八日四首 张耒 〔宋代〕

收灯城市接荒村,翁媪耽眠日已暾。 何事牧童能早起,缓驱白牯出柴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正月十八日,城市中的灯火已经熄灭,连接着荒凉的村庄。老翁和老妇人沉溺于睡眠,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为什么牧童能够早起,慢慢地驱赶着白色的牛走出柴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收灯:指节日或庆典结束后,灯火熄灭。
  • 暾:太阳升起的样子。
  • 耽眠:沉溺于睡眠。
  • 白牯:白色的牛。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此诗描绘了正月十八日清晨的乡村景象,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耒隐居或游历乡村时所作,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老翁老妇与牧童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乡村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诗中“收灯城市接荒村”一句,既描绘了节日过后的宁静,也暗示了城乡之间的对比。“翁媪耽眠日已暾”与“何事牧童能早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牧童的勤劳和乡村生活的节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生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节奏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收灯城市接荒村:节日过后,城市的灯火熄灭,连接着荒凉的乡村,形成了一种宁静的过渡。
  2. 翁媪耽眠日已暾:老翁和老妇人沉溺于睡眠,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暗示了乡村生活的悠闲。
  3. 何事牧童能早起:为什么牧童能够早起,这一问句增加了诗的生动性,突出了牧童的勤劳。
  4. 缓驱白牯出柴门:牧童慢慢地驱赶着白色的牛走出柴门,描绘了乡村清晨的宁静画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城市与乡村、老翁老妇与牧童的对比,突出了乡村生活的特点。
  • 拟人:“耽眠”赋予老翁老妇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 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节奏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收灯:节日过后的宁静。
  • 荒村:乡村的荒凉与宁静。
  • 暾:太阳升起的景象,象征新的一天开始。
  • 白牯:白色的牛,象征乡村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收灯城市接荒村”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城市的热闹 B. 乡村的宁静 C. 城乡之间的过渡 D. 节日的庆祝 答案:C

  2. 诗中“翁媪耽眠日已暾”一句,表达了什么? A. 老翁老妇的勤劳 B. 乡村生活的悠闲 C. 太阳的炎热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3. 诗中“何事牧童能早起”一句,突出了什么? A. 牧童的懒惰 B. 牧童的勤劳 C. 牧童的聪明 D. 牧童的孤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其他作品,如《秋夕》:对比不同季节的乡村生活,展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环境。

相关查询

秋感(二首) 寿山福海图歌 题钓雪图 满庭芳  咏荷花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其一 采莲歌 其四 菩萨蛮七首  其二 集句 渔父词五首 其三 渔父词五首 其二 渔父词五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字旁的字 缩地经 止字旁的字 且战且退 参天 辍食吐哺 拔苗助长 恶醉强酒 神志不清 远恶 寸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人恶礼不恶 包含妣的词语有哪些 拿捉 包含试的成语 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