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8:43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东边的邻居家有许多白杨树,夜里雨声急促,我在窗下独自无法入眠,听见秋虫因看到灯光而闯入窗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颠沛流离之际,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生活困顿中的孤独和思考。诗中对秋虫、雨声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内心的孤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独的情感和秋天的氛围。开头的“东邻多白杨”一句,既点出了时间和地点,也为后文的景象铺垫了背景。白杨树在秋天泛黄的叶子,象征着凋零与孤寂,伴随着夜晚急促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接着“窗下独无眠”,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这种无眠不仅是因为外界的天气,也反映了内心的愁苦。最后一句“秋虫见灯入”,则通过细微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虫子往灯光飞去,似乎象征着在困境中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思考,情感真切而深邃。
整首诗传达了孤独、思考与对光明向往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白杨”主要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孤独
C. 喜悦
D. 努力
诗人为何在“窗下独无眠”?
A. 因为天气太热
B. 因为外面有虫子
C. 因为内心烦闷
D. 因为喝了酒
“秋虫见灯入”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A. 对灯光的恐惧
B. 对生命的渴望
C. 对黑暗的追求
D. 对雨声的反应
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深夜的孤独与思念,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