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轩窗

《轩窗》

时间: 2025-04-29 17:58:43

诗句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

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8:43

诗词名称: 轩窗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东边的邻居家有许多白杨树,夜里雨声急促,我在窗下独自无法入眠,听见秋虫因看到灯光而闯入窗内。

注释:

  • 东邻:指东边的邻居。
  • 白杨:一种树木,形态高大,常用于描述秋天的景象。
  • 夜作雨声急:夜里雨下得很急,声音很响。
  • 窗下独无眠:在窗下独自一人,无法入睡。
  • 秋虫见灯入:秋天的虫子因看到灯光而飞入窗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颠沛流离之际,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生活困顿中的孤独和思考。诗中对秋虫、雨声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独的情感和秋天的氛围。开头的“东邻多白杨”一句,既点出了时间和地点,也为后文的景象铺垫了背景。白杨树在秋天泛黄的叶子,象征着凋零与孤寂,伴随着夜晚急促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接着“窗下独无眠”,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这种无眠不仅是因为外界的天气,也反映了内心的愁苦。最后一句“秋虫见灯入”,则通过细微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虫子往灯光飞去,似乎象征着在困境中对光明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思考,情感真切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邻多白杨:描绘了周围环境,白杨树在秋冬时节的凋零,带来了一种萧瑟的感觉。
  • 夜作雨声急:通过声音传达出紧迫感,雨声的急促与秋夜的宁静形成对比。
  • 窗下独无眠:强调了孤独的情境,诗人独处窗下,内心无法平静。
  • 秋虫见灯入:秋虫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同时也暗示着对光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东邻多白杨,夜作雨声急”,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秋虫见灯入”,给虫子赋予了感情,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孤独、思考与对光明向往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杨:象征孤独与生命的流逝。
  • 雨声:代表着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烦闷。
  • 秋虫: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对光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杨”主要象征什么? A. 繁荣
    B. 孤独
    C. 喜悦
    D. 努力

  2. 诗人为何在“窗下独无眠”? A. 因为天气太热
    B. 因为外面有虫子
    C. 因为内心烦闷
    D. 因为喝了酒

  3. “秋虫见灯入”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A. 对灯光的恐惧
    B. 对生命的渴望
    C. 对黑暗的追求
    D. 对雨声的反应

答案:

  1. B. 孤独
  2. C. 因为内心烦闷
  3. B. 对生命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深夜的孤独与思念,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壬寅九日重庆关送伯兄东归 旅楼 宝剑篇 退院口占 寄怀蒋宾梅先生 暮雪 寄劝俗兄弟二首 其二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送清江上人 游灵岩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湉湉 身字旁的字 四面八方 旡字旁的字 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庐室 骄奢放逸 人人自危 二马一虎 靑字旁的字 包含手的成语 肉开头的成语 尢字旁的字 好言 阂滞 酉字旁的字 长篇大章 欺贫重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