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29
《千秋岁 其四》
作者:陈三聘 〔宋代〕
斜日熔金,三万顷棹歌齐举。
风不动采苹双桨,翠鬟相语。
月殿欲浮蟾兔魄,海神不放鱼龙舞。
到今宵秋气十分清,无今古。
君试唤,扁舟侣。
来伴我,潇湘渚。
共夷犹春浪,笑歌秋浦。
霸越独高身退后,尘缨未濯人谁许。
叹酒杯不到子陵台,刘伶土。
夕阳的余晖融化了金色,三万顷水面上歌声齐唱。
微风不动,双桨轻摇,翠绿的鬓发在耳边轻声细语。
月宫欲浮现出嫦娥的光辉,海神不肯放下鱼龙们的舞姿。
今宵的秋气格外清爽,古今无差。
你试着呼唤,扁舟的伴侣,
来陪我,在潇湘的沙洲上。
共赏春日的浪花,欢笑着歌唱秋浦。
霸主与越王在身后孤高地退去,尘世的缕缕名利未曾洗净,谁会理会?
感叹酒杯无法送到子陵台,刘伶的坟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三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风格典雅,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诗人心境清明之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逝去光阴的感慨。
《千秋岁 其四》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诗中描绘了秋日水边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对友人的邀请。开篇以“斜日熔金”形象地描绘了傍晚的美丽景色,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仿佛融化的金子,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诗人描绘了轻柔的微风与双桨的轻摇,表现出一种安宁的氛围,伴随着翠鬟相语的细腻情感。
在月亮的映照下,诗人又引入了神话色彩,提到“月殿欲浮蟾兔魄”,使得整首诗在平静的水边景象中融入了神秘的天体意象,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意境。诗的最后几句则转向对古人遗世独立的感慨,以及对饮酒之乐的追忆,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作品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之美与人际关系中所感受到的深刻感悟,是宋代词人的代表作之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友谊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与深邃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千秋岁 其四》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三聘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子陵台”是代表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处饮酒之地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城池
诗中的“斜日熔金”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夜景
B. 清晨
C. 黄昏
D. 正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千秋岁 其四》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