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郑补阙山居

《郑补阙山居》

时间: 2025-04-27 11:55:25

诗句

高节谏垣客,白云居静坊。

马饥餐落叶,鹤病晒残阳。

野雾昏朝烛,溪笺惹御香。

相招倚蒲壁,论句夜何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5:25

原文展示:

高节谏垣客,白云居静坊。
马饥餐落叶,鹤病晒残阳。
野雾昏朝烛,溪笺惹御香。
相招倚蒲壁,论句夜何长。

白话文翻译:

高洁的节操使得谏言的客人来到这里,
白云在这静谧的居所中居住。
马儿因饥饿啃食落叶,
鹤因生病晒着残余的阳光。
野外的雾气模糊了晨昏的烛火,
溪水的香气引来御膳的香味。
我们相约倚靠在蒲草壁上,
讨论诗句的夜晚是多么漫长。

注释:

  • 高节: 高洁的品德,指崇高的道德情操。
  • 谏垣客: 谏言的客人,指那些能提出忠告的人。
  • 马饥餐落叶: 马因饥饿而吃落叶,表现出自然环境的艰苦。
  • 鹤病晒残阳: 鹤因生病而在夕阳下晒太阳,表达一种无奈与悲伤。
  • 野雾: 自然中生出的雾气,暗示环境的朦胧与神秘。
  • 溪笺惹御香: 溪水的香气引来御膳的香味,展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融。
  • 蒲壁: 用蒲草编制的墙壁,体现了简朴的生活环境。
  • 论句夜何长: 讨论诗句,感叹夜晚漫长,意指诗歌的深刻与交流的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洞隐居山林之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环境和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隐居心态。

诗歌鉴赏:

《郑补阙山居》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开篇以“高节谏垣客”引入,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并通过“白云居静坊”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暗示着隐居者的清高与孤独。接下来的“马饥餐落叶,鹤病晒残阳”则是对自然生活的深刻观察,表现出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也折射出隐居生活的艰辛。

“野雾昏朝烛,溪笺惹御香”两句,进一步增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交融的意象,野外的雾气与溪水的香气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朦胧而又诗意的生活场景。尾声部分“相招倚蒲壁,论句夜何长”,则通过约友共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交流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在静谧环境中对诗句的热爱与品味。

整体来看,李洞的这首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呈现了一种恬淡与哲理交融的美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节谏垣客: 诗人以“高节”自诩,表达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暗示隐居者的身份。
  2. 白云居静坊: 描绘出静谧的居所,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 马饥餐落叶: 描述马因饥饿而吃落叶,象征隐居生活的辛苦。
  4. 鹤病晒残阳: 鹤因病晒太阳,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5. 野雾昏朝烛: 形容自然环境的朦胧,烛光与雾交融,增添了神秘感。
  6. 溪笺惹御香: 体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融,展现生活的美感。
  7. 相招倚蒲壁: 描绘朋友间的聚会,反映出诗人对交流的渴望。
  8. 论句夜何长: 表达出对诗歌的热爱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马饥餐落叶”与“鹤病晒残阳”用动物的状态比喻隐居生活的艰辛。
  • 对仗: 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例如“马饥”与“鹤病”。
  • 拟人: 通过自然现象如“野雾”与“溪笺”的描写,赋予其生命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高节: 代表人格的高尚与追求。
  2. 白云: 象征自由与淡泊。
  3. : 代表辛苦与奋斗。
  4. : 象征悠然自得,亦含有病痛的无奈。
  5. : 代表神秘与朦胧,暗示人生的复杂。
  6. 溪水: 代表清新与生机,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蒲壁: 体现简朴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高节”指代什么?

    • A. 低贱的行为
    • B. 高尚的品德
    • C. 普通的生活
    • D. 病痛的状态
  2. “马饥餐落叶”表现了什么?

    • A. 诗人的快乐
    • B. 隐居生活的艰辛
    • C. 自然的美好
    • D. 友谊的珍贵
  3. 诗中“相招倚蒲壁”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 A. 诗人独自生活
    • B. 朋友间的交流
    • C. 自然的景色
    • D. 动物的状态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洞与王维的诗歌都强调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和谐,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画面感和音乐性,而李洞则在情感表达上显得更为细腻和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华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此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郑补阙山居》的意境与情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相关查询

蓦山溪 蓦山溪(少孙咏鲁直长沙旧词,因次韵) 蓦山溪·饭蔬饮水 蓦山溪 蓦山溪(初改官为慈闱寿) 蓦山溪 蓦山溪(有赠) 蓦山溪 蓦山溪 湖泛偕尤悔罨、刘易台 蓦山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要 外母 虫龁鼠伤 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意气自如 龜字旁的字 远隔重洋 口字旁的字 各色各样 妍姿妖艳 车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掩冉 疋字旁的字 鹤短凫长 废铜烂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