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1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14:25
作者: 林荐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愿续当年李侍郎,
遗言谢世报高皇。
独怜一片忠贞骨,
不死沙场死法场。
愿意续写当年李侍郎的遗志,为高皇报仇而谢世。
我惋惜这忠贞的骨骼,不是在沙场上死去,却是在法场上结束生命。
李侍郎: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李景隆,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最终为了国家而死。此诗提到了李侍郎,表达了对忠诚的追慕和对不公命运的惋惜。
林荐,明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生平经历丰富,曾任官职,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
《临刑诗》创作于作者面临死亡之际,表达了他对忠臣之死的不平和对不公命运的控诉。作品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与忠臣遭受冤屈的历史背景。
《临刑诗》通过对李侍郎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向往。全诗开头以“愿续当年李侍郎”引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思。诗中的“遗言谢世报高皇”不仅表明了李侍郎的忠诚,更暗指诗人自己对国家的忠心。结尾“独怜一片忠贞骨”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愤懑,强调了即使在法场上也要保持忠贞的精神。整首诗情感饱满,言辞铿锵,展现了诗人对忠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精神。
全诗围绕忠诚与冤屈展开,表现出对历史忠臣的敬仰、对不公命运的愤慨,以及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忠贞不渝的追求。
诗中提到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李侍郎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忠诚与冤屈
c) 风景
d) 生活琐事
最后两句中提到的“沙场”和“法场”分别象征什么?
a) 战斗与和平
b) 荣誉与耻辱
c) 战争与冤屈
d) 富贵与贫贱
对比王昌龄的《出塞》,两首诗都表现了忠诚与牺牲,但《出塞》更侧重于战争的豪情,而《临刑诗》则突显了历史的冤屈与忠臣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