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5:40
中山纸用山谷奉答茂衡赠纸长句韵
海苔生海凝豨肪,潜然阴火浮幽光。
海人捣治成侧理,肌肤莹薄欺硬黄。
今年敕使特持赠,茂先不敢书瑰章。
平山一藏祛卢语,脉望浸淫断章句。
山僧索我赫蹄书,白氎朱绳象驮去。
小窗习静写法华,定胜摩醯供花雨。
嗟乎我用此纸不负纸,可识三乘结聚处。
此纸永在阎浮提,好将文字证初祖。
这首诗的意思是:海苔在海里生长,浓厚的脂肪在暗中焚烧,幽暗的光芒浮现。海人将其捣制成纸,薄如肌肤,光滑而不易撕裂。今年特意有敕使赠送这纸,我不敢写下华丽的篇章。平山藏有解读的语句,文字的脉络似乎被浸染,断了章句。山中的僧人索要我用特制的纸书写,白色的纸上用红绳装裱像是驮着特别的东西。小窗静坐时,我写下法华经,定能胜过摩醯供奉的花雨。可惜我用这纸不负其名,能辨别三乘的聚集之处。这纸永存于阎浮提,愿用文字来证明初祖的教义。
贵徵(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致力于诗歌创作,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该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为当时的纸张制作业逐渐兴起,诗人以此为题,表达对纸的珍视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海苔的描绘,引入了纸的制作过程,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在“海人捣治成侧理,肌肤莹薄欺硬黄”一句中,展现了纸张的柔韧与光泽,给人一种轻盈而美观的感觉。诗人不仅关注纸的物质属性,更深刻揭示了其承载文化的功能。诗中提到的“白氎朱绳象驮去”使人联想到书写的庄重和严肃,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递。最后,诗人通过“此纸永在阎浮提”表达了对文化永恒的追求,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载体纸张的珍视,强调其在传承知识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诗中提到的“海苔”主要用于制作什么?
诗中“赫蹄”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