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53
夜雨洗山岩,朝来翠独湿。
趺坐学观空,清风满香积。
正因字本无,而我好翰墨。
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
窗竹皆虚心,庭松多劲节。
体此长青树,原不在虚实。
何况钟鱼间,梵理更无得。
坐久闻妙香,慈航如可接。
夜晚的雨水洗涤了山石,清晨的翠绿显得格外湿润。
我静坐在这里,学习观空,清风吹来,香气满盈。
正因为文字本身是无的,我却对书法情有独钟。
我的心如同死灰,依然未能解脱人世的烦恼。
窗外的竹子皆是虚心,庭院中的松树则多了几分刚劲。
这种长青的树木,根本不在于虚实之间。
更何况在钟声与鱼跃之间,梵理更是无所可得。
我静坐已久,闻到了妙香,仿佛慈航可以接引我。
妙惠,清代诗人,善于吟咏,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主,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般若招提晓坐》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体现出他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描绘了“夜雨”和“朝来翠”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清新和生机。接着诗人以“趺坐学观空”引入静坐的状态,表明他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通过“清风满香积”的意象,诗人感受到自然的馈赠,似乎在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中间部分提到“字本无”,反映出诗人对文字与书法的思考,似乎在表达文字的局限与心灵的自由。诗句“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则揭示了诗人对人间烦恼的感叹,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无奈与超脱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坐久闻妙香,慈航如可接”结束,寓意在静坐中感悟到的美好与希望,仿佛有一种慈悲的力量可以引导他走出烦恼。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索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诗人在静坐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展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和谐的禅宗理念。
诗中提到的“趺坐”指的是什么?
A. 行走
B. 静坐
C. 跳舞
D. 跑步
“心即等死灰”中的“死灰”象征着什么?
A. 活力
B. 麻木与无生气
C. 热情
D.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