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禅师

《禅师》

时间: 2025-07-27 22:44:24

诗句

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

吾师别是醍醐味,不是知心人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4:24

原文展示:

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
吾师别是醍醐味,不是知心人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敲鼓呼唤亡者,究竟有什么好处与坏处呢?在木头中点燃火焰又有何意义?我的老师的教导如同醍醐般的甘美,不是知心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注释:

  • 击鼓:用鼓声召唤亡者,古时用鼓声在某些仪式中唤起亡灵。
  • 求亡:寻求亡者的召唤。
  • 益是非:利益与是非,指的是这件事的意义。
  • 木中生火:在木头里生火,形容一些没有意义的行为。
  • 吾师:我的老师,指代诗人心目中的高人或智慧的引导者。
  • 醍醐味:比喻极其美好的味道,源自佛教用语,意指真理或智慧的滋味。
  • 知心人:能理解内心深处的人。

典故解析:

“醍醐”在佛教中常用来指代真理的深邃与甘美,象征着一种极致的智慧与内涵,只有深入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其真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号称“贯休禅师”,他是一位著名的禅宗高僧,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3年。贯休在诗歌创作上,多受禅宗思想影响,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融入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多元化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师道的思考,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冷淡与对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贯休的《禅师》在短短数句中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首句“击鼓求亡益是非”,诗人以敲鼓唤亡的意象,隐喻人们对生死的执念与对名利的追逐,质疑这种行为究竟有什么意义。接下来的“木中生火更何为”,则进一步探讨了人们在世俗中追求虚无的行为,仿佛在木头中生火,既不能持久也无实际意义。

“吾师别是醍醐味”,转折之中,诗人表达了对师父教导的珍视与向往,认为这种智慧的教诲如同醍醐般甘美,却难以为普通人所理解。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世俗与真理、虚妄与智慧的对立,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禅意。贯休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的探索,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禅师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击鼓求亡益是非:敲鼓呼唤亡者,这种行为的价值何在?(质疑生死问题)
  2. 木中生火更何为:在木头中生火又有什么意义?(讽刺无意义的追求)
  3. 吾师别是醍醐味:我的老师的教导如同特别的甘美滋味。(赞美师父的智慧)
  4. 不是知心人不知:不是知心的人无法理解其真义。(强调理解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木中生火”比喻无意义的行为;“醍醐味”用以比喻深厚的智慧。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行为的反思与对智慧的追求,强调真正的理解与智慧需要内心的契合与深刻的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呼唤与期待,反映人对生死的思考。
  • :象征生命的热情与短暂,暗示无意义的追求。
  • :象征智慧的引导者,引发人们对真理的思考。
  • 醍醐:象征深邃的智慧与真理,只有内心开放的人才能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击鼓求亡”意指什么?

    • A. 求生
    • B. 寻求亡者
    • C. 追求名利
  2. “吾师别是醍醐味”中的“醍醐”代表什么?

    • A. 美酒
    • B. 真理
    • C. 甜点
  3.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以下哪个主题?

    • A. 爱情
    • B. 生死与智慧
    • C.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贯休《禅师》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贯休的诗关注内心的智慧与哲理,而王维的诗则侧重于送别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二者在主题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诗词大辞典》
  3. 《贯休诗集》

相关查询

和杨良卿韵新自兴元归见贻二首 渔家傲(冬至) 点绛唇 游碧照庵 其二 游碧照庵 其一 巾山广轩 同徐学士咏笋 寻梅 汉宫春 蓦山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秋药 摇摇欲坠 业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长字旁的字 杂学旁收 放空气 包含卦的词语有哪些 铁丈夫 精神恍惚 髺垦 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行字旁的字 山口百惠 贝字旁的字 材茂行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