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王立之承奉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

《王立之承奉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

时间: 2025-04-28 15:44:37

诗句

南枝北枝春事休,愉钱可穿柳带柔。

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4:37

原文展示:

南枝北枝春事休,愉钱可穿柳带柔。定是沈郎作诗瘦,不应春能生许愁。

白话文翻译:

南边的枝头和北边的枝头,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然结束;只见那柔软的柳条上,愉快的乐声在唱。想必是沈郎作诗时过于消瘦,不应该让春天带来这么多的愁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愉钱:这里指的是一种乐器,或者可以理解为愉快的声音。
  • 柳带:指的是柳树的枝条,形容其柔软的样子。
  • 沈郎:指的是沈括,字存中,号奕斋,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典故解析:

  • “沈郎作诗瘦”是指沈括在作诗时过于思索,导致身体消瘦,暗含对创作艰辛的理解。
  • 诗中提到的“春”常常与生机、希望相联系,而此处却隐含了春天结束后的惆怅,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春天末尾时写的,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创作中经历的苦闷和对朋友沈括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结束为切入点,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惆怅。开头两句“南枝北枝春事休”便点明了春天的结束,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春天的消逝产生了深刻的感触。接着以“愉钱可穿柳带柔”引入了春天的景象,柳条的柔软与欢乐的音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春天虽然结束,但依然留有一丝愉悦。

诗的后两句转入对沈郎的关心,借用沈郎的消瘦来表达对创作中艰辛的感同身受,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烦恼的思考。这种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复杂的情感:即使春天带来欢乐,但生活中却常常伴随忧愁。整体来看,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对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沉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枝北枝春事休:南北两边的花枝都已凋谢,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结束。
  • 愉钱可穿柳带柔:柔软的柳条上似乎传来了愉快的乐声,描绘出春天过去的余韵。
  • 定是沈郎作诗瘦:想必是沈郎在创作时过于思索,因此显得消瘦。
  • 不应春能生许愁:不应该因为春天的到来而产生太多的忧愁,这里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比作柔软的带子,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柔和。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怀念与对人生感悟的哲思。春天的逝去不仅带走了自然的美好,也引发了对生活中烦恼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引发了惆怅。
  • :代表柔美和温柔,形成春的美好印象。
  • :象征生活的烦恼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沈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
    • B. 陆游
    • C. 沈括
    • D. 李白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生活的烦恼
    • C. 诗人的孤独
    • D.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愉钱可穿柳带柔”这一句主要是描写什么?

    • A. 柳树的坚硬
    • B. 春天的气息
    • C. 柳树的柔软和愉快的音符
    • D. 诗人的忧愁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忧虑。
  • 《静夜思》李白:抒发思乡之情,展现对自然的感受。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承奉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入,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孤独的结合,二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送翁诚之 三阁词二首 朱可肥陈西老徐灵渊携酒饯别饮罢以周兴嗣千 题归雁图 游雁荡山八首·石门庵 蝗飞高 访观公不遇 路逢杨嘉猷赴官严州 赠不食姑 怀赵紫芝翁灵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刮楹达乡 方字旁的字 霁月光风 过岁 环山 霎时 言语举止 阖门却扫 作作索索 舌字旁的字 盈把之木 髟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陋面贼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