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39
作者: 元稹 〔唐代〕
梦上高高天,高高苍苍高不极。
下视五岳块累累,仰天依旧苍苍色。
蹋云耸身身更上,攀天上天攀未得。
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烟塞塞。
天悠地远身跨风,下无阶梯上无力。
来时畏有他人上,截断龙胡斩鹏翼。
茫茫漫漫方自悲,哭向青云椎素臆。
哭声厌咽旁人恶,唤起惊悲泪飘露。
千惭万谢唤厌人,向使无君终不寤。
在梦中我升上高高的天空,那苍茫的天空似乎没有尽头。
俯视五岳,山峦层叠,仰望天际依然是一片苍穹。
踏云而行,身体越来越高,想攀天而去却始终未能如愿。
向西望去,月亮低垂似水;向东看去,蟠桃的海面一片漆黑。
这里的日月光芒无法照射,既不是黑暗也不是明亮,烟雾弥漫。
天空遥远,脚下没有阶梯,身体却无法再向上攀登。
我来时怕有他人跟随,便割断了龙的胡须,斩断了鹏的翅膀。
茫茫然漫无边际,我不禁悲伤,泪水向青云倾诉。
哭声厌烦旁人的恶言,唤起惊恐,泪水纷纷飘落。
千般惭愧万种谢意,若无君主我将永不醒悟。
作者介绍: 元稹,字耶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以语言通俗、内容丰富而受到欢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到深切的思考。元稹通过梦境表达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梦上天》是元稹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向往理想世界的心境。开头的“梦上高高天”,便勾勒出了一种无尽的向往。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从高空的俯瞰到对周遭世界的观察,表明了他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五岳的雄伟与苍穹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渺小。
诗中“日月之光不到此,非暗非明烟塞塞”一句,揭示了理想无法实现时的沉重感。天远地远,仿佛无处可去,诗人心中的悲伤与孤独愈加明显。最后几句通过呼喊与哭泣,表达了对理想与人际关系的深切渴望与失落,似乎在呼唤一个理解自己的人。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元稹的诗歌技巧,也传达了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揭示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失落,体现了人对高远目标的渴望与对自我局限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下视五岳块累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日月之光不到此”意指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