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3:01
缝衣付与溧阳尉,舍肉怀归颍谷封。
闻道平反供一笑,会须难老待千钟。
火燧试焙分新胯,雪里头纲辍赐龙。
従此升堂是兄弟,一瓯林下记相逢。
将缝衣的活儿交给溧阳的官员,舍弃肉类之物怀着归去的心情封住颍谷。
听说平反了冤屈,只需一笑,等到千钟美酒也难以老去。
火燧试着烘焙新茶,雪中断了给予龙的恩赐。
从此升堂之后便是兄弟,一瓯茶水下相逢的记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词最为人称道。苏轼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此诗作于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之际,诗中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对友人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透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苏轼对家庭、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提到“缝衣”与“舍肉”,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一种简朴而真挚的态度,体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与对生活的认真。接着提到“闻道平反”,则暗示着他对政治变动的关注与期待,虽身处逆境,但内心依然期待着自己的冤屈能够得到平反与承认。
诗中对于新茶的描写,既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寄托,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最后几句通过“升堂”和“瓯林下”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即使在生活的变迁中,彼此的相知依旧存在,这种情感的传递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友人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一种乐观而不失理智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溧阳尉”指的是?
“一瓯林下记相逢”中的“瓯”指的是什么?
比较苏轼的《新茶送签》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注重人际关系与温情,后者则强调豪放与酒的豪情,体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