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2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27:05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一笔一划匆忙而写,墨迹未干就已被沾污,
没有能够暖和身体的孔席。
如何能知道在渭水边的老者,
跪在石头上留下了双膝的印迹。
一旦沾染上世俗的繁杂,
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便接踵而至。
我也想安然入睡,
却遭旅人讥讽为无所事事的懒客。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在苏轼的生平中,他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和个人的失落,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遭遇困境时写的,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无奈与沉思。
《磻溪石》是一首反映苏轼内心矛盾与世俗压力的诗作。诗的开篇以“墨突不暇黔”展现了写作的匆忙与无奈,似乎在暗示他身心俱疲的状态。接着“孔席未尝暖”则传达了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席子未能温暖心灵,显示出他内心的寒冷与困顿。
“安知渭上叟”一句引入了一个典型的老者形象,他在石头上跪着,留下双膝的印记,象征着对生活的坚韧与执着。这位老人饱经风霜,似乎在提醒苏轼要有顽强的精神去面对现实。
后面的两句“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则揭示了苏轼对世俗的无奈和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强调了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的不易。而最后,“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则表现了他渴望安宁的心情,然而却又被外界的批评所困扰,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传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他在世事纷扰中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墨突不暇黔”中的“黔”指的是什么?
A. 黑色
B. 白色
C. 绿色
D. 红色
诗中提到的“渭上叟”象征着什么?
A. 年轻人
B. 经验丰富的老者
C. 富有的商人
D. 游手好闲的人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中,旅人对客人的态度是:
A. 同情
B. 赞美
C. 讥讽
D. 支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