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9:10
南歌子(和前韵)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
且将新句琢琼英。
我是一世间闲客此闲行。
日出时,西山上正下着雨,天气时阴时晴。
在乱山深处,清明节已经过去了。
看不到彩绳和花板,细腰的女子轻盈而舞。
我整天在桑田里游荡,没有人与我对视。
不如把新句子雕琢成美玉。
我只是世间的一个闲客,随意地游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清新,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南歌子》写于苏轼政治生涯的动荡时期,他因政见不合,被贬至黄州。诗中融入了他的闲适心境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苏轼的《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开篇以“日出西山雨”引入,描绘出一种复杂的天气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接着,诗中提到“乱山深处过清明”,不仅是对节气的描写,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时间的无情。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这一句流露出诗人独处的孤独感,同时又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透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闲适,仿佛是在说,尽管生活的重压令人窒息,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仍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
“且将新句琢琼英”的提及,显示出苏轼对创作的执着追求。他把创作比作雕琢美玉,强调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与难度。最后一句“我是一世间闲客此闲行”,则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诗歌才华,更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向往,是他在贬谪生涯中所流露出的闲适与哲思的结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闲适心态,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诗词测试:
《南歌子》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通常是在哪个季节?
诗中的“琢琼英”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南歌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着对于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苏轼的作品更加关注于内心的闲适与对生活的哲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豪放与自由。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