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1:13
酬罗季康二首
作者: 廖行之
自怜疎拙百奚宜,
不省胡颜可媚时。
驰骛功名非我事,
欢娱菽水只心知。
风姿故陋难施粉,
面目堪憎正类倛。
惟有灵台亦裴度,
到君明眼不能欺。
我自怜自己的粗陋,何必在意世俗的标准?
我不懂自己是否还适合取悦他人。
追逐功名利禄并非我的追求,
我心中只知欢娱于简朴的生活。
我的风姿本就平庸,无法施粉抹脂,
我的面目令人厌憎,宛如一块劣质的石头。
唯有我的心灵依旧高洁、端庄,
但在你明亮的眼中,却无法被欺骗。
作者介绍:廖行之,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内心世界,擅长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对人生的反思之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在当时社会风气追求名利的背景下,作者选择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酬罗季康二首》展现了廖行之对自身身份和社会价值的深刻反思。诗中,作者用自怜的态度,坦诚地表露出自己与世俗标准的距离。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在追逐功名之路上奋力拼搏,而廖行之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以“欢娱菽水”来象征简单而真实的生活,表明自己对物质追求的超然态度。
在诗中,廖行之对自身容貌的描述,虽是以自谦为主,却不乏对世俗眼光的批判。他意识到,外在的风姿并不能掩盖内心的真实,而内心的灵台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自我反省与内心的坚定,展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对外界评价的淡漠,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个体存在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给人以深思,适合在现代社会中引发更多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廖行之在诗中对自身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自豪
B. 自怜
C. 自恋
D. 自弃
诗中提到的“菽水”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追求名利
C. 朴素的生活
D. 名声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
A. 外在的美
B. 内心的修养与价值
C. 社会地位
D. 传统礼教
答案: 1-B, 2-C,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二者同样强调内心世界与对物质的淡泊,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的宁静,而廖行之则更加注重对自我内心状态的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