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6:25
作者: 左丘明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内容略)
在十月的一个日子,晋国的阴饴甥与秦国的秦伯在王城相会,结盟。秦伯问晋国是否和睦,阴饴甥回答说不和。小人因失去君主而感到羞耻,痛悼父母的死,不惮于征战修缮,以建立防御。秦伯说必然要报仇,宁愿去和戎狄作战。君子爱护自己的君主,知道其罪,不怕征战修缮,以等待秦国的指令。秦伯说必然要报德,有死也不二心。因而不和。秦伯问国家对君主的看法,阴饴甥回答说小人惶恐,认为不能免于君子的宽恕,必然会归顺。小人说我会毒害秦国,秦国岂会归顺君主?君子说我知道自己的罪,秦国必然会归顺君主。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从者怀有德行,叛逆者畏惧刑罚,这就是一场战争,秦国可以称霸。接受而不安定,废弃而不立,以德为怨,秦国不应如此。秦伯说这就是我的心意。于是改设晋侯,馈赠七头牛。
作者介绍: 左丘明,先秦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春秋》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历史与政治,常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晋国与秦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突出表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盟誓与权谋斗争的复杂性。
这首诗描绘了晋国与秦国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阴饴甥与秦伯的对话,展现了忠诚与叛变、德与刑的辩证关系。诗中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忠诚与道德的重视。阴饴甥的言辞中带有对晋国命运的深思,对秦国势力的警惕,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秦伯的回应则揭示了权力游戏的复杂,显示出政治联盟的脆弱性。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刻的政治哲理,值得深入反思。
逐句解析: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突显了政治联盟的脆弱与忠诚的重要性,强调了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博弈关系。
诗词测试:
阴饴甥与秦伯在哪个城市会面?
秦伯问晋国的状态,阴饴甥的回答是什么?
答案: 1-B; 2-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