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齐国佐不辱命

《齐国佐不辱命》

时间: 2025-04-26 06:35:01

诗句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

“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

且是以不孝令也。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

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

其晋实有阙。

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

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

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

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

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

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01

原文展示:

《齐国佐不辱命》 - 左丘明

(原文内容省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背景是晋国和齐国之间的外交交涉。晋国的军队从齐国的领地经过,齐侯派人送来礼物,希望能达成某种共识。晋国方面拒绝了齐国的贿赂,强调以母亲作为质子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不仅是对齐国王的侮辱,也是对晋国自己王的冒犯。诗中提到,孝子应该继承父辈的德行,不能以不孝的方式对待他国。

接着,晋国代表指出,齐国的行为如果是为了扩大领土而无视先王的命令,那就是不义。先王是以德治国,齐国的行为与此背道而驰。最后,晋国代表表示,若齐国继续如此行事,晋国不会再予以支持。

注释:

  • 齐侯:齐国的国君。
  • 宾媚人:齐国的使者或贿赂者。
  • 质子:作为信用的保证人,这里指质押的人。
  • 孝子不匮:意为孝顺之子不会缺乏,指孝道的重要性。
  • 疆理天下:治理国家的边界和事务。

典故解析:

  •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伦理道德,强调对父母的尊重和责任。这首诗通过孝道的视角来探讨国家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不义行为的批判。
  • 先王之命:指的是历史上有德之君的遗训,强调遵循先王的治国理政方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和诗人,以《左传》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历史、政治和道德伦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齐国佐不辱命》成诗于春秋时期,正值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外交交涉频繁的时期。此时的齐国和晋国在政治、军事上都有较为复杂的关系,诗歌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信任与背叛的主题。

诗歌鉴赏:

《齐国佐不辱命》是一首充满历史智慧与伦理思考的诗作。它不仅仅是对齐国与晋国之间政治交涉的记录,更是对人性、道德和国家关系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齐国使者的质问,表达了对不义行为的强烈反对,展示了古代士人的气节和理想。通过强调孝道和先王遗命,诗人不仅在为晋国辩护,更是在为传统的道德观念发声。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和反问,增强了表达的力量。诗人通过对齐国行为的质疑,反映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晋师从齐师:描绘了晋国军队与齐国军队的接触,暗示双方的紧张关系。
  2. 击马陉:马陉是地名,暗示军事行动的背景。
  3.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齐国派人以礼物进行外交,但被拒绝,表现出晋国的高尚立场。
  4. 必以肖同叔子为质:强调以母亲作为质子是不道德的,对母亲的尊重是根本的伦理。
  5. 反先王则不义:批评齐国的行为背叛了先王的教诲,强调了忠诚与义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齐晋两国的行为进行对比,突显晋国的义举与齐国的不义。
  • 反问:用反问的方式加强了论证的力度,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强调了孝道与忠义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倡导在国际关系中遵循道德与信义。通过对齐国的不当行为进行批判,展现了晋国的高尚品德和对先王遗训的尊重。

意象分析:

  • 孝道:代表家庭伦理,象征着社会的基石。
  • 先王遗命:代表传统的道德规范和治国理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齐侯”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国君?

    • A. 晋国
    • B. 齐国
    • C. 楚国
    • D. 燕国
  2. 诗中强调的“孝子”主要代表什么?

    • A. 忘恩负义
    • B. 尊重父母
    • C. 战争英雄
    • D. 经济富裕
  3. 先王的命令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道德与信义
    • C. 个人的权力
    • D. 家庭的繁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在同一题材的作品中,屈原的《离骚》同样以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为主题,充满了对道德与信念的追求。两者都表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坚持与对不义行为的反抗,但各自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1. 左丘明《左传》
  2. 朱自华《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见雪 寄张昭度 寄越州张子文待制二首 寄越州张子文待制二首 寄题庞宫便提举山斋二绝 寄题庞宫便提举山斋二绝 和张仁甫李花韵 和杨伟明韵 和杨团练元韵 和杨良卿韵新自兴元归见贻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逼聚 殚财竭力 西字头的字 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尢字旁的字 猎狗 药石之言 移东掩西 包含黄的词语有哪些 熊焌 衣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缓兵之计 虫流 石字旁的字 籍结尾的成语 青狐 果熟蒂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