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5:07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
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
何没没也?
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有令名也夫!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5:07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范宣子治理国家时,诸侯们的货币体系非常繁重,郑国的人对此感到忧虑。二月,郑伯前往晋国。子产给子西写了一封信,告知范宣子:你在晋国,四周的诸侯们,不是因为德行而闻名,而是因为沉重的货币。侨认为这话很有道理。侨听说君子治理国家,非但不怕贿赂的问题,更怕的是名声的问题。如果诸侯们的贿赂聚集在朝廷,诸侯们就会叛变。如果你依赖这些贿赂,晋国就会变得不安。诸侯们的叛变会导致晋国的崩溃,而如果晋国崩溃,你的家也将受到影响。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又为何要依赖贿赂呢?名声,是德行的载体。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就不会崩溃,这也是治国的要务。有德则能享乐,享乐能够长久。诗中说“乐只君子”,这就是国家的根基。有良好的名声,德行常在,必定能安抚四方。对于上天,心中要没有二心。有良好的名声!如果宽厚以明德,那么名声就会传播,因而可以使远方的安定。宁可让别人说你是我生的,也不要让他们说你是因我而生的。像是有齿的兽焚烧自己,贿赂也是如此。宣子因此轻视贿赂。
左丘明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尤其以《左传》而闻名。他的作品刻画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诞生于春秋时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道德观念的碰撞。范宣子在位时,郑国对重交易、重贿赂的担忧,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现象的反映,更是对贿赂现象的深刻批判。诗中通过子产的口吻,表达了对德行和名声的重视,提醒统治者要注重国家的根基,而非一味追逐物质利益。诗中提到“德,国家之基”,表现出治理国家的长远之道在于德行,而非贿赂。诗歌的节奏韵律优美,句式整齐,具有很强的音乐感,体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整体来看,诗歌传达了治理国家应该以德行为重,警惕贿赂的危害。强调了德行和名声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先秦时期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选择题:子产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注重什么?
A) 贿赂
B) 德行
C) 权力
D) 财富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德,国家之__”,请填入空白。
答案:基
判断题:范宣子的治理使得货币贬值,郑国人民对此感到欣慰。
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