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3:14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作者: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在翠微的终南山中,雨后阳光照耀显得特别宜人。
我闭关已久,心思沉寂,今天拄着杖走出,眺望远方。
于是我造访了隐居的朋友,才明白静谧的生活是多么妙不可言。
儒道虽然是不同的门派,但在这云林中却有着相似的情调。
我们彼此心意相通,尽情地谈笑风生。
夜晚我回到高窗旁入睡,时常见到远山上的烟火。
我怀念赤城山的标志,更想起临海的峭壁。
风声泉水有着清脆的声音,何必去苏门山啸叫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隐居于终南山时期,表现了他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以及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终南山翠微寺的幽静环境中,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开篇描绘了雨后山中景色的清新宜人,表达了自然环境对心灵的滋养。接着,作者通过“闭关久沈冥”表现了自己长时间的隐居生活,反映出对世俗繁华的逃避与内心的追求。孟浩然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
“遂造幽人室”揭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的理想,尽管儒道不同,但在这片云林中却能够找寻到共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和谐。在夜晚的宁静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清音,心中不再渴望外面的喧嚣,而是沉浸在简单的生活乐趣中。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终南”是哪个山?
A. 华山
B. 终南山
C. 泰山
诗人认为儒道在什么方面是相同的?
A. 学问
B. 理想
C. 情调
诗中提到的“高窗”指的是什么?
A. 窗户
B. 高山
C. 高处的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浩然和王维的作品均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禅意和哲理,而孟浩然则更强调人际情感和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