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6:08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我在这个自然的地方建造房屋,檀溪的水流并没有改变。
我的两个朋友在这里相聚,几户人家被水竹连接在一起。
这里与南山正面相对,并不是因为我选择的地方偏僻。
我在草堂中时常晒太阳,划着兰舟悠闲地游荡。
外面的事情与我都无关,中流的生活正合我的心意。
我悠闲地垂钓,像太公一样;我兴致勃勃地划着船,像子猷那样。
我也是一个喜欢隐居的人,经过这里时不禁向往。
腊月里梅花凋零,春天的柳色也只有一半。
鸟儿随阳光栖息,鱼藏身在水底,缩着脖子。
我停下酒杯,问山间的简陋,不如在池边悠闲吗?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荫,汉族,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孟浩然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淡真切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此诗写于冬至后,孟浩然在檀溪一带与友人相聚,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是孟浩然描绘隐逸生活的佳作,诗中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开篇就以“卜筑因自然”揭示了他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强调在自然的影响下选择居住地的随性。接着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诗中“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则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在意象方面,梅花的残败和柳色的暗淡映衬了冬季的凋零与春天的希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诗意。结尾“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更是将诗的主题升华,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浑然一体,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重,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整首诗表现了孟浩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心境。
孟浩然的“卜筑因自然”指的是什么?
A. 选择建房因环境
B. 修建房屋的传统
C. 依赖他人建房
“梅花残腊月”中腊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诗中提到的“闲垂太公钓”意指什么?
A. 忙碌工作
B. 悠闲垂钓
C. 繁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