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7:00
岘潭
作者:孟浩然 〔唐代〕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在岘潭的石边,沙滩在清晨微微延展。我试着垂下竹竿钓鱼,果然钓到了一条鲜活的鳊鱼。美人用金刀切鱼,纤细的手指上沾满了鲜红的鱼肉。因而我感谢陆内史(陆游),但这莼菜羹又何足为外人传颂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孟浩然隐居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唐代,文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理想。
《岘潭》是一首充满生机与闲适的诗,展现了诗人孟浩然在自然中钓鱼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首联写潭边的景色,"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清晨的沙岸透出宁静和美丽,诗人用“傍”和“缘”两个动词,描绘出水边的柔美曲线。接着,"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诗人以第一人称直接表达自己的行为,钓到的鱼是自然赐予的馈赠,充满了乐趣与期待。
诗中的美人则是对闲适生活的赞美,她用金刀切鱼,纤细的手指在鱼肉上游走,体现出一种优雅和细腻的生活态度。而最后一句"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味的淡然态度,尽管莼菜羹美味,却不值得过多传颂,显示了对物质的超然和对精神食粮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示出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哲学,令人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石潭傍隈隩”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环境?
A. 山顶
B. 河边
C. 潭水边
D. 森林
诗中提到的“美人”是用什么工具切鱼的?
A. 铜刀
B. 银刀
C. 金刀
D. 石刀
诗人对莼羹的态度是?
A. 非常珍视
B. 不屑一顾
C. 觉得很美味
D. 认为值得传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岘潭》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