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28
感逝(浙东)
作者: 元稹
头白夫妻分无子,
谁令兰梦感衰翁。
三声啼妇卧床上,
一寸断肠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叶坠,
燕雏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
应与暮年心不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夫妻因无子而感到悲伤的情景。诗中提到白发夫妻分离,无子嗣让人倍感凄凉。夜里,妻子在床上哭泣,心中思念已故的丈夫,像一寸断肠埋藏于土地之中。秋天的蝉声在枯叶中响起,小燕子已经离开了夜晚的巢穴。虽然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怨恨,但到了老年时,这种感受尤其不同。
作者介绍:
元稹,字耕伊,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著称,常描绘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感逝》创作于元稹晚年,诗人经历了亲人离世、时光流逝等人生苦痛,因而引发对生命无常和老年孤独的深刻思考。
《感逝》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悲痛的诗。全诗通过描绘老年夫妻的生活,展现了人们在晚年对家庭、亲情的思念与失落。诗的开头以“头白”描绘了老人的衰老与无奈,紧接着“夫妻分无子”的句子,揭示了缺乏子女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三声啼妇”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悲伤推向高潮,妻子在床上哀哭,仿佛整个世界都为她的悲痛而沉默。
而后,诗中提到的“蜩甲暗枯秋叶坠”,则用蝉声和枯叶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最后两句则指出,尽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怨恨,但到了老年,心中的感受却是与众不同的。这种情感的深邃和普遍性,使得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共鸣。
通过细腻的描摹与深刻的情感流露,元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人际关系的珍贵,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老年孤独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反映出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渴望与失落。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亲情、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头白”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孩子
D. 动物
“三声啼妇”中的“啼”是什么意思?
A. 笑
B. 哭
C. 唱
D. 说
诗中“燕雏新去夜巢空”说明了什么?
A. 燕子不再回来
B. 燕子在筑巢
C. 燕子正在吃东西
D. 燕子飞得很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感逝(浙东)》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