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时间: 2025-05-04 03:29:48

烛之武退秦师

诗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8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6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48

原文展示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叙述了晋国和秦国围郑国的故事,重点描述了烛之武通过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秦君退兵的过程。

白话文翻译

晋国的国君和秦国的国君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不礼,且向楚国倾斜。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郑国的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危机,如果能让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军一定会退去。郑伯采纳了这个建议,但烛之武却说:“我年轻时也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已无能力。”郑伯说:“我没有早用你,现在急需你,是我的错。不过,郑国亡了,你也会受到影响。”于是,烛之武答应了。夜里,他潜出城去见秦君,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会灭亡。如果你攻下郑国,对你有什么好处呢?郑国远离越国,您知道这是多么困难,何必为了一个亡国来充实邻国呢?如果放弃郑国作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享困境,您也无损失。此外,您曾经受到晋君的恩赐,许诺给您焦瑕,早上到达傍晚就设下了约定,您对此应该了解。晋国,何时能满足?既然东边要封住郑国,又想在西边扩展,如果不给秦国留下空间,晋国又能从哪里得到好处呢?放弃对秦的封锁以便利益晋国,您应该考虑这个。”秦君同意与郑国结盟。于是,烛之武返回。有人请求进攻,郑伯说不可。借助他人的力量而损害他们,不仁义,失去所拥有的,不知用混乱来代替整齐,不勇敢。我还是回去吧。于是他也离去了。

注释

  • 烛之武:郑国的贤士,有智慧和口才。
  • 郑伯:郑国的国君。
  • 秦君:秦国的国君。
  • 佚之狐:郑国的谋士,向郑伯建议烛之武。
  • 焦瑕:古代的名贵美玉,代表礼物或恩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左传》的作者。他以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创作背景

《烛之武退秦师》描绘了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的纷争,反映出当时国家间的政治斗争和复杂的外交关系。通过烛之武的智慧,强调了智者在国家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诗歌鉴赏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现了智慧与权谋的交锋。烛之武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口才,成功说服了秦君,避免了战争的发生,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聪慧,也反映了在危机面前,智者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来化解冲突。文章中,烛之武所提出的战略思考,显示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他不仅考虑自身的利益,还考虑到秦君的困境,从而赢得了信任和支持。这种深刻的思想使得整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对智慧和策略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晋侯秦伯围郑: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对晋国不礼,且倾向楚国。
  3.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郑国的谋士告诉国君,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4.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如果能让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军一定会退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比作个体,强调国家的危机感。
  • 对仗:如“朝济而夕设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篇文章的主题在于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烛之武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个人的能力,更是对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和对局势的正确判断。

意象分析

  • 烛之武:象征智慧和力量。
  • 秦军:象征外敌和威胁。
  • 郑国:象征国家的脆弱和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烛之武通过什么手段说服秦君?

    • A. 战争威胁
    • B. 逻辑推理
    • C. 送礼物
  2. 郑国的危机源于哪两方面?

    • A. 内部叛乱
    • B. 对晋国的不礼
    • C. 经济问题

答案

  1. B. 逻辑推理
  2. B. 对晋国的不礼和贰于楚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离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同样表现了智慧和对国家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左传》原文及解析
  • 《春秋大义》相关解读
  • 左丘明传记与文学研究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和丹房老人韵 减字木兰花 其二 春去 减字木兰花 抹丽寄段晓华女史 减字木兰花 右初五日巽配震 减字木兰花 其四 寄胡方伯 减字木兰花 时于役绥远青山畔,道上作 减字木兰花 其八 庚戌除夕客中 减字木兰花·神清气爽 减字木兰花 案上盆兰养之三岁矣,忽抽一蕊,喜赋此阕 减字木兰花·阿兄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撮土焚香 甘字旁的字 縻絷 情面难却 言字旁的字 木头木脑 卖脑的 炼石补天 牌金 包含袒的成语 干字旁的字 知机识变 包含涂的词语有哪些 织品 貝字旁的字 学古 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