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时间: 2025-05-06 19:22:53

诗句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2:53

介之推不言禄

原文展示: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白话文翻译: 晋国国君赏赐那些追随亡者的人,而介之推却不愿接受这个赏赐,因此也就没有得到。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你在这里。我的心中没有亲人,外面和里面都被抛弃。上天还没有让晋国灭亡,必定会有一个主君。供奉晋国神灵的主君,难道不是你吗?上天确实将这份权力赋予你,而你们却以为这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窃取他人的财富,尚且被称为盗贼,何况是贪图天赋的功业,竟然以为是自己的力量呢?下层的罪行被指责,上层的奸邪却受到赏赐。上下相互欺瞒,难以共处。其母说,为什么不去请求呢?以死又能怨谁?介之推回答说,如果这样做,罪责会更重!而且如果发出怨言,就不能吃他的食物。其母问,那要让他知道怎么办?他回答说,这是身上的文身。我的身将会隐退,何必用文身来显露呢?这是在寻求显露啊。其母问,能做到这样吗?我与您一起隐退。于是他们选择隐退而死。晋侯寻找他们,但没有找到,于是以绵上地名为田,表示自己对过失的悔恨,并表彰那些善良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晋侯:指晋国的国君。
  • 不言禄:不言谈赏赐。
  • 惠怀:心中怀有恩惠。
  • 天未绝晋:上天没有让晋国灭亡。
  • 主晋祀者:供奉晋国神灵的主君。
  • 窃人之财:盗取他人的财富。
  • 上下相蒙:上下之间相互欺瞒。

典故解析: 介之推的故事源于晋国的历史,强调了对权力和私利的拒绝,以及对忠诚和正义的坚持。他选择隐退以示清白,展现出高尚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左丘明,先秦时期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左传》,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常常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和对人性的理解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介之推在晋国动荡时期的忠诚与清白,展现了他对权力的拒绝和对个人品德的坚持。它呼应了当时社会对道德与权力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介之推不言禄》通过讲述介之推的故事,展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权力的冷静看待。介之推不愿接受晋侯的赏赐,表明了他对权力和私利的拒绝,体现了忠诚与清白的价值观。这种拒绝不仅是对个人利益的放弃,更是对国家和历史责任的担当。他在面对诱惑时的坚定立场,令人敬佩。

诗中反复提到的“上下相蒙”与“窃人之财”的警惕,深刻揭示了权力结构中的腐败与欺骗。介之推的母亲试图劝他去请求赏赐,但介之推却将此视为更大的罪责,这种道德选择的艰难,恰恰是对人类内心挣扎的真实体现。最终,介之推选择了隐退,以死殉道,展现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追求。

这首诗不仅是对介之推的赞美,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让人思考在权力与道德的冲突中,个人应如何坚守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晋国国君赏赐追随亡者的人,介之推却不愿接受赏赐,因此也没有得到。
  •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介之推指出,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你(即晋侯)在这里。
  •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介之推的内心没有亲人,外面也被抛弃。
  •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上天还没有让晋国灭亡,必定会有主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上下相蒙”与“难与处矣”,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将权力视作人们的贪婪和欺骗的对象,强调权力的腐败。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权力的警惕、对忠诚的坚守,以及在社会动荡中对个人品德的反思。介之推的选择展示了高尚的人格力量,强调了在利益面前保持清白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退:象征着对权力的拒绝和对理想的追求。
  • 母亲:代表了传统与道德的声音,提醒介之推的选择。
  • 赏赐:象征着权力与私利的诱惑。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与追求的场景,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介之推拒绝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 A. 他觉得不值得
    • B. 他想隐退
    • C. 他忠于国家
    • D. 他不喜欢晋侯
  2. 诗中提到“上下相蒙”,主要指什么?

    • A. 权力的腐败
    • B. 人际的信任
    • C. 家庭的和睦
    • D. 国家与人民的关系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失望。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作品,强调了历史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诗词对比: 介之推的故事与屈原的《离骚》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权力的反思。两者都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展现了个人道德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参考资料

  1. 《左传》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先秦思想与文化》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琼台杂兴七首 其六 琼台杂兴七首 其五 琼台杂兴七首 其四 琼台杂兴七首 其三 琼台杂兴七首 其二 琼台杂兴七首 其一 琼台 金陵新感 琼台 琼台胜览送江右蒋举人还乡 其三 琼台胜览送江右蒋举人还乡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烛火 巾字旁的字 年老体衰 乙字旁的字 汝成人耶 物以群分 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襟带 赉诏 润滑 兀字旁的字 悉心毕力 心字底的字 同声相求 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陵阻 求结尾的成语 竹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