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2:09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
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
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
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
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
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中。
从我还是个无知小孩,直到变成衰老的老人。
我所喜欢的事物随着年岁而改变,但忙碌的生活却始终如一。
玩沙子造佛塔,敲响玉器去拜王宫。
彼此的行为如同儿戏,片刻之间便化为虚无。
有些营谋并非真正的义理,无所依托才是真正的宗旨。
我还恐怕努力修道,依然是在妄想之中。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怀民生,擅长叙事诗和乐府诗。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作品最为知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修道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繁忙与虚无的感悟,强调人生的无常与修行的真谛。白居易在此时已历经世事,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以自我经历为线索,回顾了从幼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探讨了人生的变化与修道的意义。开头两句,诗人自述从孩提时代到老年的心理变化,所好随年异,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接着,他以“弄沙成佛塔”来比喻那些无意义的追求,暗示世人往往在忙碌中迷失自我。
在“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中,诗人深刻地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如儿戏,转瞬即逝的生命如同幻影,强调了人应当对生命的短暂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后两句则揭示了深层的哲理,真正有意义的追求应当是无所依托的内在修行,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名利。
整首诗以沉思的语气,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宗教以及修道的独特见解,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世俗繁忙的虚幻以及修行的真正意义,倡导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与修行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的《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弄沙成佛塔”在诗中象征什么意思?
诗中强调的“无著”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