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9:00
《张子英闲止斋三首 其三》
作者:刘基 〔元代〕
筑室在城市,而无阛阓声。
非关远人世,虑涤境自清。
图书堆几案,花竹当檐楹。
酿酒香满瓮,宾至即共倾。
黜陟吾不知,宠辱吾不惊。
百岁聊复尔,孰为身后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城市中筑室而居,远离喧嚣的生活状态。他并不关心世俗的纷扰,只想保持内心的清净。屋内书籍堆满案几,窗外花木相映成趣,生活充满诗意。酿酒的芬芳弥漫在酒坛中,朋友来访时便共同畅饮。对于官场的升迁与失落,作者毫不在意,对荣辱也不惊慌。人生百年,终究不过如此,谁又能在世后留名呢?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天池,元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才智和才华闻名,参与了朱元璋的起义,对明朝的建立有重要贡献。
这首诗创作于刘基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争的超然态度。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诗中描绘的环境既有城市的背景,又透出一种宁静的气息。通过“筑室在城市,而无阛阓声”的开篇,刘基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尽管身处繁华之中,他的心灵却保持着一种清净,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中用“图书堆几案,花竹当檐楹”描绘了一幅书香满室、自然相融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酿酒的香气和朋友的相聚,体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在于心灵的交融。
最后几句则是对人生的哲思,刘基以“百岁聊复尔,孰为身后名”来总结他对名利的看法,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与通透。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值得后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表现了作者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诗中“筑室在城市,而无阛阓声”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图书堆几案,花竹当檐楹”中“花竹”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百岁聊复尔,孰为身后名”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什么态度?
答案:1.B,2.A,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