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5:29
《遣闷呈石末公》
作者:刘基
公庭春树秋重绿,但见鸤鸠日日鸣。
不雨正当三伏热,看云无奈百忧生。
草间群盗俱縻爵,天下何人尚力耕。
汉法几时还再复,白头犹得咏升平。
在公园的庭院中,春天的树木在秋天依然是苍翠欲滴,只听见鸤鸠的鸣叫声每天都在响起。
正值三伏时节,天气炎热却没有雨水,仰望天空,却无奈烦恼重重。
草丛中的盗贼都被封爵,世上还有谁愿意辛勤耕作呢?
汉朝的法制何时才能恢复?我虽已白头,仍能吟咏这和谐的时代。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遣闷呈石末公》写于元末明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刘基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树秋绿的景象与鸤鸠的鸣叫,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然而,在这幅美丽的画面背后,诗人却感受到深重的忧虑与无奈。诗的前两句将自然的美景与人心的烦恼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接着,诗人以草间的盗贼为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们的无所作为,令人深思。最后两句提到汉法,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尽管已白头,依然愿意为升平而歌。这种对历史的回望与对未来的期许,使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时代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鸤鸠”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美好情感
C. 社会动荡
答案:B
“草间群盗俱縻爵”中的“盗”指的是什么?
A. 盗贼
B. 农民
C. 官员
答案:A
诗人对“汉法”的态度是?
A. 认可
B. 怀念
C. 无所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刘基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